从三字真言透视武国堂的林改观
通过改革,把集体经营管理的林地“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化集体为家庭”,使群众利益最大化,调动群众的力量推进林改。
―――武国堂语
本报记者 孙 阁
武国堂,河北省林业局局长;省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林改虽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具体工作多在林业部门。武国堂抓林改,把麻烦变成容易,把难事变成简洁,从他的讲话中,调研中,汇报中,对林改问题的决策中,体现最多的是三个字“硬”、“实”、“创”。
“硬”―――钢性的战略与抓工作的钢性做法。把林改在短时间内推下去,抓得住,把握好,多成效。钢性的纪律,对林业部门严整的要求,让林改的每一个过程细致,公平、公正、公开。
“实”―――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几十次的调研中,最基层百姓的呼声,他听的最多;工作的细节他问的最多。细致到档案,细致到地块,细致到一棵果树在林改中的纠纷成因。细致到一棵树,一亩山,一个村,往往小细节中发现并解决大问题。
“创”――――面对新一轮的农村改革,生产力的大解放,林改之路就要创新。走前无经验之路,探索创新模式、创新思路、创出经验,创造典型。
…… ……
河北有集体林地11653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90.5%,占国土总面积的41.4%。集体林权制度虽经数次变革,但在特定时期、特殊政策下的改革是不彻底的。产权不明晰、责任主体不明确、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
2005年,武国堂刚刚就任河北省林业局局长。林改对于河北这个“少林”省份来讲,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部门和基层同志看到的更多是困难和问题。
基层领导对林改在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担心,担心明晰集体林权将触及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社会不稳定,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担心林业经营效益较低,开展林改劳而无功,存在“林改无用论”的倾向;担心林改后集体资产和收入减少,影响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林改作为新生事物必须让基层的干部去做群众的工作,宣传林改的好处,而干部们的这份“抵触”无疑起到的是反作用。
要想让基层的干部稳下来,必须听高层的声音。高位推动,武“副组长”开始了他的战略。找省级领导汇报,最先找到主管省长也是林改领导小组的“组长”,再找到省委、省政府的最高首脑,政协、人大的领导。用党委、政府的文件给农民以“定心丸”,通过最高层的会议推动林改。
让领导支持这项工作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让领导熟悉林改,2005年春节刚过,武局长就带领省林改办、资源处、计资处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到保定、承德、张家口等市的20个县、60个乡、150个村调研,把林改要改什么?群众最想要什么?林改的难点在哪里摸的一清二楚。
内摸情况,外抓经验,在国家没有把河北列入全国林改试点省的情况下,2005年9月,他主动带队赴福建、江西等省考察,在学习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情林情向省委、省政府汇报。
在武国堂的时间表上,林改工作环环相扣。2005年10月,他亲自带领有关专家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同年11月2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该意见,提出从2006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从2008年到2009年的一年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林业局代省委、省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深化林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对进一步推动我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硬―――高位推动的“钢性战略”在林改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省长大会讲林改,副省长带队调研林改,省人大专题调研督导林改,政协会上林改提案。
领导们全被武“副组长”全部调动起来了。在义务植树现场给书记讲林改,堵着省长办公室门口汇报林改,就连给省政协主席送照片的机会也要求刘德旺主席拿出半小时听他的林改汇报。
省委书记张云川多次批示林改简报,批示省人大专题调研林改;前任省长胡春华、现任省长陈全国在各种会议上多次讲林改;省委常委、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臧胜业多次到农村调研林改,省人大多个调研组就具体的问题去钻研林改。
高位推动的林改加上到位的宣传,让地方的党委、政府的领导们,特别是农民们主动参与林改。
领导指示了,政策明晰了,机制到位了,顾虑没有了,干劲上来了,极大地推进了林改进程。
如果说老武对领导的“钢性战略”是一种汇报工作、推进工作的方法,他对林业系统的要求之“钢性”则更是真抓真干的。
和武局长一起参与调研的省林业局处长们都有一个感觉“累”。他问情况问的特别细,摸不准不吃饭,搞不明不撤兵。到每一处,都要到田间、炕头,与最基层的群众交流,了解林业现状,了解面临困难,聆听对林改建议。
“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把注意力放在改革第一线,变‘上热下冷’为‘上下都热’”武国堂这样要求林业干部职工。
“质量是林改生命线。如果我们林业部门在林改中存在实施不规范、措施不到位,或片面追求速度、回避主要矛盾等问题。就会给今后的工作留下‘后遗症’。我们抓林改,质量第一是底线。必须严把质量关。推进改革必须彻底,坚决不能走过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彻底,凡应解决的都要解决;消除隐患要彻底,使林改真正收到实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规定是写在纸上,讲在会上的。武国堂要求林业干部更多的是落实到行动上。针对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林改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力度不大等问题,省林业局研究制定了包市督导林改工作方案,武国堂和省林业局的领导和处、室、单位的领导们班子成员成立七个组到基层督导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1个设区市实行“固定包市”督导。
硬举措带来真实效,硬办法解决大问题。
“实”―――向民心,顺民意,林改才能出实效
一位省级林业局长,抓宏观工作就够了,而武国堂在林改这个问题上,抓的最多最细、最实的还有基层。
临城县鸭鸽营乡梁村北街村支书宋新歧是老武的朋友,他到这个村搞过多次调研。在熟悉了该村情况后,帮助宋新歧出主意,想办法。一方面鼓励村民把土地集中统一使用、统一栽种、统一管理,以地入股、以股分红,搞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一方面建议把1700亩旱地全部种植薄皮核桃,争取达到村民人均2亩地薄皮核桃的目标。
在河北,像梁庄北街村这类的村子,武局长跑过不少。
重视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的决策意见,是武局长实干作风的最大体现。
“我们讲林改要讲民主决策的两个三分之二:就是村级改革方案、山林招投标方案和收益分配方案等重大改革事项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票决通过后方可实施”武国堂抓林改抓的最多的就是基层,向的是民心,顺的是民意。
“我们的林业部门拿出的方案要经得起任何一级政府,特别是村民组织的认可。要经得住历史的检验,要让最大多数的农民满意,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实上更实。”
武局长推行造林合作社。他说“造林合作社打破了松散型经营模式,把一家一户的土地集中使用,形成规模经营,是新条件下的新产物、新形式,这种决策是正确的,是符合实际的。但关键要做到管理到位、让利于民、减轻农民负担,所有的做法要民主决策,要让老百姓放心、安心、有信心。”
林改涉及的多是农民的切身利益,纠纷多,上访多,有些人面对问题采取的方式是“躲”,而武国堂却是“迎”。下基层专往农民堆里扎,搞调研地专往问题多的村子里转。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林改政策的明白人。武国堂亲自做客省电视台的《阳光访谈》栏目、省人民广播电台“阳光热线”栏目和农民频道的林改专访――《又是一年春将至》的节目舞台。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为农民群众搭建了与政府面对面沟通的平台。亲自策划“林改在行动”成为省林业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主要内容。
搞林改的五年间,他就林改接受媒体采访的节目最多。目的就是通过主流媒体放大林改的声音,使林改工作提上各级党政领导的工作日程,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林改的热点、难点问题,用典型事例带动林改工作向纵深推进。
省林业局开展过一项调查,全省参与林改的农民群众对改革的满意率达到98%。
“创”―――改革就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是改革永恒的主题
河北抓林改没有陈规可墨守,外省的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河北的省情林情。
武国堂和他的一班人总是在“创新”。
2006年林改之初,河北有了全国的创举。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出台让全省林地有了家底,明确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和重点。
抓林改的几年间,武局长无处不体现他的“创”字精神。
针对改革之初各地的畏难情绪,他提出了“小干不易,大干不难;慢干不易,快干不难。”
为了打破一度推不动的局面。他提出了“狠抓‘两头’,变普遍号召为典型带动,实现抓两头、带中间、活全局”的做法,在全省培树了好多的典型,全省各地有了目标和方向,推动了林改进程。
“城市下岗,林业就业”又让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返乡农民工找到了就业的出路。
每一句话的背后都有一大批林改之路的创新故事。
针对河北地理类型复杂,森林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明显的特点,武国堂创造出了对症河北特色的林改模式。
“我们就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一村一策,一组一策,我们鼓励首先是均山,其次是均股。在平原针对林地分散、农民承包积极性等特点我们搞了一些比如大户承包型,平均分配型,树随地走型,有偿转让型和树路一体型的模式;针对丘陵地形复杂,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我们搞了‘限制承包规模,限期治理,扩大参与面’的‘两限一扩型’,分加买型和两定一押型(定租金、定绿化期限、押限期绿化保证金)等模式,既保证了绿化效果,又很受农民欢迎。”
“林改不仅是打破传统林业管理体制的‘破’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新体制的‘立’的过程。”武局长的语录增补了新的内涵。
2008年主体改革基本完成之后,进入了配套改革的主基调。武局长的创新体现的更为充分。
为了一个“立”字,他亲自协调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有利于集体林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2008年,省林业局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保险公司联合印发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规范了林权抵押贷款的管理。
2008年底,他亲自带队选择了平泉、迁西等6个县和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进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试点,简化采伐审批程序,推进由指标控制向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转变。
2009年,制定了《河北省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将育林基金标准由销售收入的12%调减为5%,对生产销售干鲜果品以及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零星树木的免征育林基金。
同年在涞水、赤城等10个县建立了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制定了评估办法和章程。
目前,全省已累计抵押林地303宗,涉及林地面积365.2万亩,贷款金额9954万元。积极开展林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为林农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累计引导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2288个,涉及农户73.28万户。
最为紧要的林改三年,全省170个有林改任务的县全部编制完成了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累计完成明晰产权面积8289万亩,占总任务的99.9%,基本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
林改在河北有了很大的成效。林改成为社会关注最高,群众议论最多的热点话题。改革明确了集体林的经营主体,调动了林农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增强了林农爱林护林意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向林业聚集。与改革前相比,全省林改范围内造林增加15.7万亩,破坏森林及林木案件减少1262起,森林火灾次数减少98起,林业建设社会融资增加3.14亿元。
林改在河北开辟了林农利用森林资源致富的新途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地就业的机会,同时,政府减费让利支持鼓励林业发展,增加了林农来自林业的收入。全省涉改林农在林地上的增收较改革前增加37.55亿元。
全省结合明晰产权和登记发证工作,调处林权纠纷2970起,解决了一批林地界址不清、林木权属不明等长期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减少了涉林纠纷隐患,有利地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些地方按照“谁所有、谁收益,谁使用、谁交费”的原则,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集体森林资源资产,建立了规范的收益分配制度,增加了集体收入,确保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农村公益事业顺利进行。
林改在继续,武“副组长”的三字真言也在继续。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