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不断的高城

媒体:中国益阳  作者:内详
专业号:彭平波
2009/5/29 7:13:11
黝黑的木板屋、清亮的良田、恬明媚静的美池和风情万种的修竹,镶嵌在万古宁静的群山之间,被群山环抱的安化江南镇的高城村就以这样或黑或绿的颜色,招惹着山外的人们,让人心驰神往,既而乐不思蜀。
 
曾为秦观的《满庭芳》里一句“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落泪伤神良久,那满是“蓦然回首,那人‘不’在灯火阑珊处”的宿命式的凄凉,让我一度恨不能拉长高城,延续希望。因此,当茶马古道投资开发商笔克公司邀我前往高城时,我平空生出几分豪情,期望实现那异想天开的夙愿。
 
古树,开满了溯回千年的期盼;峡谷,截不断跨越千年的思念;马帮,敲响了千年的绝唱。我与高城就这样不期而遇。相遇然后分离,不过千年转瞬。而它在神树下守侯了千年。我呢?我在轮回里辗转千年。
 
高城峒俗名高城,在茶马古道运输最发达的年代,这个村是宝庆、新化、安化、益阳等多个县之间的一个最大中转站,茶叶、盐、中药材等运输马帮都要在此住上一夜,有些货栈还在这里设有中转的仓库,又因其海拔600多米,被人们称为“高山上的小城镇”。村子被一群高山托起。村子背后,就是娄底新化县的大熊山原始森林。村里还是清一色的木屋子,不少屋顶盖的还是杉木树皮。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庄,随着茶马古道的衰退,数年来不为外人所知。村民们过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活。村内麻溪淙淙,犹如古筝鸣奏;鸡犬相闻,永葆天地和谐。两三线或绵或软的雨丝下来,整个村庄便就笼罩了层薄薄的面纱,谁见犹怜。
 
村边上有四个环绕状山头,当地人称为“关山”。关山是当地的“守护山”,“管风水”。据说,在安化山中的每一个村,都有自己的“关山”,村民对此极其敬畏。这种敬畏在高城尤其突出,这使得此地的“关山树”从未被砍伐。如今,这里100多年的树有上百棵。200年左右的古树有15棵,那15棵树早被县林业局正式挂牌保护起来了。原始的关山峡谷惊险又壮丽。美景在一路的攀缘中放大再集中,征服的欲望占据了攀缘者的心灵。原本已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可路转岩石头,“柳暗花明又一村”,赞叹与惊奇自在攀缘者的心里。
 
高城上个月才通简易公路,所以至今还留存着益阳地区(一说“中国南方”)最后一支马帮。在没有修通公路之前,这马帮可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他们驮出山里的农副特产,驮进村里缺少的工业百货。100多匹马儿倾巢出动,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绵延2.5公里,堪称一道绝美的风景线。现在,高城马帮由原来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游客赴高城探险的重要项目,骑着马儿行走在崇山峻岭之中,悬崖峭壁之边,绝对是一种与乘车完全不同的体验。
 
北雁南飞,今年离去,明年归来。花落花开,今年凋谢,明年再开。而高城呢,是否在岁月的蹉跎中渐渐老去?秦少游即便能来到这个高城,经年累月,也将望断。我怎么才能给自己一个交代?还是安化人民善解人意,为了弥补秦少游,抑或我的遗憾,他们将清代两江总督陶澍陵园、安化规模最大的永锡风雨廊桥、天植坊茶业、洞市老街悉心串联,织就一幅绵延数十里的精彩纷呈的画卷,浑然天成。
 
审 核:谢宁宁  来 源:益阳日报
 
 
 
阅读 40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