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口湿地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碳汇研究、野生动物栖息地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与沈阳农业大学于2021年6月签署了《合作共建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协议》。四年来,双方围绕湿地监测、智慧管理、生态修复、碳汇研究等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1月,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投入使用。
记者到达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块大屏幕,一块大屏幕即为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智慧平台,显示着当地气象等信息,另一块大屏幕为观测平台,24小时不间断观察着包括红海滩、三道沟等地区内黑嘴鸥、斑海豹、丹顶鹤“湿地三宝”及其他物种的活动。据介绍,观测研究站依托运营商将17个探头建在保护区内25米高的高塔,每个高精度监测探头具备3-10公里的超远距监测能力,无缝覆盖保护区核心生态区域。通过广角长焦镜头与智能夜视技术的协同,系统可全天候捕捉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在减少人为干扰的同时,为物种栖息地构建守护屏障。“主要靠这个能发现违规进入保护区的人员或者车辆,包括前一阵子黑嘴鸥在这边繁殖的观测,过一阵子还会有迁徙鸟类来到保护区的观测。”盘锦南小河管理站站长杨茗钧表示。
除观测外该站开展的重点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还有芦苇湿地采样调查、芦苇湿地碳通量观测、鸟类生活习性观测、盐地碱蓬湿地采样观测、湿地气象观测等。开展湿地土壤、植被、水文水质、气象、野生动物(鸟类)等80余项指标的连续监测工作。累计承担湿地相关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7项。
记者见到了从2013年开始就在这边进行研究工作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李海福,已经博士毕业的他本科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主修专业是生态学,主要开展水土保持与湿地水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生于青海海东的他,已经打算扎根此地,协助站长负责野外站的日常运行及驻站研究生的野外采样与研究指导工作,据他介绍,每月都会有4-5名沈阳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来此驻站研究,一批替换一批,常年保证野外站的研究人员。
未来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将开展丹顶鹤繁育技术、黑嘴鸥栖息地扩容、斑海豹监测等旗舰物种保护研究;推动“湿地 AI”“湿地 大数据”融合发展,构建辽河口湿地智慧管理平台,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
来源:辽望·辽宁日报
审核:刘川
编辑:符晓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