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开心 | 日期:2009-04-02 星期四 | 天气:![](http://e-file.arkoo.com/studio/image/WeatherPic/sun.gif) | 地点:西溪湿地 |
4月2日,上班后,习惯性地打开电脑,习惯性地点击Internet,习惯性地弹出湿地中国网界面,习惯性地猛往下拉,习惯性地看看有啥评论。粗略浏览过几篇文章后,返回首页,再往上拉,就看见了“成为发展顾问”几个字,然后就非常亲切地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再往上拉,就发现湿地中国新增了“发展顾问”频道。
记得上月27日,在本人转载的《全国网络媒体降至西溪考察》文章后,我曾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刘想同志原有的名片快用完了,想在新名片上加上“湿地中国网特约编辑”字样,妥否,请老邓批示。可能邓老师这两天又在外面开会,没法上网,没进行批示,没想到今天就“接到”了湿地中国网的“正式函复”:刘想同志是湿地中国的“发展顾问”!也好,这名头也够响亮的,印到名片上估计也够唬人的。
这一成为“发展顾问”,可是不得了了,网络个人品牌也就基本形成了,怎么讲?据湿地中国技术后台人员邵文军同志在《酒香还怕巷子深,多想办法推广湿地中国》文章里介绍:“湿地中国已成为各大搜索引擎的原创新闻源,经严格审核,湿地中国现已列入百度新闻、谷歌资讯、有道热闻的资讯源,所有在湿地中国发布的资讯信息,可第一时间同时在上述各大新闻搜索中收录”。按照这一介绍,我试着把“刘想”两个字在百度里点击了一下,发现果然是排名比较靠前的位置,刘想同志在湿地中国上建立的“湿地长工”个人文集就显得格外突出和耀眼,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网络上,咱大大小小也算是有“身份证”的人了。
想到文军同志多想办法推广湿地中国的“指示”,昨天中午,我一个人默默地走在西溪湿地的田间小道上,还在想:怎么样把我们正在举办的网络作品创作大赛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道湿地中国?猛然抬头,看到很多游人在拍照,灵感就来了:西溪每天有近万人来生态旅游,如果把这个概念灌输给他们,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宣传窗口。回到办公室后,立即着手进行了布置:在西溪湿地福堤南北入口、周家村入口检票处、游船码头侯船处、河渚广场等5个游客较为集中的地方,放置几个宣传牌,上书“春暖花开,拍照正当时,西溪写作和摄影,赢取5000元大奖,详情请登陆湿地中国网—www.shidi.org浏览”字样,放置时间是两个月,并安排行政办、市场部的有关人员马上去办理,估计近两天就可以将宣传牌安装到位。具体效果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如果不宣传,肯定是没效果的。
这一成为“发展顾问”,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借助湿地中国这个平台,咱个人的文集也被“广而告之”了,所以,不得不拿出百倍的努力,将自己的文集空间经营好,让其真正成为刘想个人的“心灵家园”,成为宣传自己、发展自己的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