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深沪湾红树林|以维修起落架的工匠精神开展红树林修复

媒体:红树林保育联盟  作者:红树林保育联盟
专业号: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
2025/11/10 22:40:18

福建闷热的天气持续到10月中旬,这些天终于凉爽了,大街上人们的衣着也从短袖T恤换成了长袖衬衣,这种天气最适合去红树林了。

10月25日第一期“深沪湾红树林科普教育活动”启动了,近40名来自厦门太古起落架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的志愿者们跟随CMCN前往深沪湾乌漏溪开展红树林修复和海洋科普活动。

图片

在去程的大巴车上,刘毅博士为大家系统介绍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特征和重要性,以及许多生活在红树林里的海洋生物的有趣故事,志愿者们对后续的行程充满了期待。

到达目的地,完成了安全守则和造林技术培训,穿好装备,大家便开始工作。有些人在海堤斜坡上负责接送志愿者下滩涂,有些人则排起队列转运苗木,场面井然有序,不愧是来自起落架维修行业的志愿者,时刻秉承工匠精神。

图片

这里的滩涂底质相对较硬,志愿者们选择了赶海裤和鞋套,靠近岸缘的位置相对还好,除了淤泥黏性强、吸附力大以外,并不会陷进去,但靠近潮沟的淤泥较软且深,踩下去估摸能陷到膝盖位置。刘博士再次强调了安全线的范围,心想这次无需再做“拔萝卜”的游戏,然而好景不长,许是第一次下滩涂过于兴奋,一个小男孩径直朝着潮沟冲去,果然深陷泥潭。刘博士只能继续“拔萝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徒手将小男孩和赶海裤从淤泥里挖出。相信这段特殊的经历会让孩子记一辈子。

图片

除了“拔萝卜”的小插曲,红树林造林活动整体进展得很顺利。一位10年前参加过CMCN在龙海浮宫组织的红树林造林活动的志愿者动作非常娴熟,不仅超额完成个人种植目标,还协助清理现场垃圾和物料;大部分志愿者是第一次参与,其中不乏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在家长的协助下认真挖坑、放苗、填土、压实,也享受着挖泥巴带来的快乐。只花了一小时,大家就在光滩上种出了一条20米长、5~6米宽的红树林。

图片

图片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王振科长表示:“感谢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需要更多公众的关注与支持。未来保护区管理处将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和CMCN继续开展一系列“深沪湾红树林科普教育活动”,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于红树林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随后,志愿者们前往保护区的海洋科普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保护区的概况及保护对象、海底古森林的形成原因,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阅读 239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