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开心 | 日期:2011-12-04 星期日 | 天气: | 地点:巢湖义城湿地 |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干扰,导致巢湖生态失衡,水质恶化,水生植物、动物群落遭到重大破坏,严重影响了巢湖的湿地功能。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巢湖已经成为合肥市的内湖,所以巢湖命运也与合肥市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保护和开发巢湖湿地资源,也是共建合肥和谐大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嘉和苑小学自十月份启动《巢湖湿地开发与保护调查与研究》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学习、采访、问卷、专家报告、实地考察、科学实验等等活动,使四——六年级四百多名孩子从中学到了湿地及湿地生态的有关知识,增强了关注合肥大发展的自然环境、关注巢湖湿地开发与保护的社会责任感。
2011年12月2日下午,合肥嘉和苑小学与安徽省观鸟会联合又组织了同学们进行巢湖湿地保育、生物资源调查和观鸟活动。
下午2点整,嘉和苑小学30名科技小组同学在王士春校长、省观鸟会会长侯银续和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的马号号以及嘉小两名科学老师王友和焦燕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登上了外出活动的大巴。孩子们带着巢湖生物资源调查活动记录纸、带着照相机和望远镜、带着巢湖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宣传单、更带着无比激动与喜悦的心参加了下午的活动。
第一个目的地是滨湖新区万年埠巢湖湿地开发现场,这是一个刚刚形成的人工湿地。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已经长出一尺来高的几种水生植物,同学们还有幸观看到了在近年来合肥市区已经久违了的赤麻鸭、红嘴鸥等鸟类。这说明合肥市政府采取的建造人工湿地对保护和改善巢湖的环境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鸟类的多样性和数量反映了湿地质量。“开发了湿地,真的不一样了呀!”省观鸟会的侯会长很有感慨地说。
之后,大家又来到了巢湖边的义城。大家首先来到堤内的芦苇湿地,这里是天然湿地。大片的芦苇、成群的水禽、一簇簇水草、清清的湖水,水中植物与浮游生物清晰可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兴奋地记录、拍照。接着,大家又步行半小时,来到堤外的蒲草湿地,这一片湿地真是大呀,一眼望不到边。这里环境优美,幽深静谧。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叫声。这里不仅水生植物繁多,湖水净化好,而且鸟类多样。同学们见到了浮萍、蒲草、泽泻、芦苇、灯芯草等多种湿地植物,还观看到小、白鹭、大白鹭、黑水鸡、普通翠鸟、棕背伯劳、喜鹊、灰喜鹊等数十种湿地鸟类等,在调查中,大家还观察到了在树林、灌丛和湿地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而湖滨及浅滩鸟类多样性指数最低。看来湖泊污染和盲目开发导致鸟类栖息地破坏和丧失,影响了鸟类多样性,因此应加强湖泊污染治理,恢复沿岸滩涂及其植被, 开发与保护湿地,维持巢湖丰富的鸟类多样性。
整个活动中,同学们的兴趣大极了,科技小组的同学还向湖区群众发送自己编辑印制的巢湖湿地开发与保护宣传单,并且耐心细致的为群众宣传保护巢湖湿地的意义。这次活动,科技小组的同学还参观了蓝藻综合治理平台。
在本次活动中,大家专心的听着王士春校长及专家的讲解,认真的做着记录、拍着照片,静静的欣赏着眼前的湿地美景,有秩序的通过望远镜观看各种各样的鸟。湖区群众和科技小组的孩子们纷纷表示举行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
(文 焦燕 图 王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