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修复“绿色沙漠” 黄河三角洲治理互花米草有妙方

媒体:中国环境  作者:韦璐
专业号: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
2023/9/27 15:36:30

盛夏时节,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绿草如茵。蓝天白云之下,广阔的湿地一望无际,不时有燕鸥、苍鹭、黑嘴鸥等鸟儿在水面驻足与觅食,俨然一座野生鸟类栖息的理想家园。而保护区工作日人员告诉记者,几年以前,这里还曾是一大片被互花米草覆盖的“绿色沙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危害。

自2016年以来,保护区下苦功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利用刈割、翻耕加围淹等手段“斩草除根”,同时采用盐地碱蓬种植、海草床修复、底栖生物增殖等措施系统修复湿地生态,一整套“妙方”打造了我国互花米草治理样本,也让鱼翔浅底、水鸟蹁跹的美丽画卷在此重现。

“绿色沙漠”危及生物多样性

给保护区带来如此大危害的“互花米草”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种生命力、繁殖力超强的植物,通常生长在河口、海湾等沿海滩涂。它原产于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因为在当地有天敌,所以不会发生大面积的蔓延;但在没有天敌的地方,互花米草则会迅速繁殖泛滥。

目前,我国沿海省份都有互花米草的存在。这曾经是我国引入的“洋草”,而自今年以来,它已被列入我国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块写着垦东12的石碑所在地,曾经是胜利油田垦东区块的采油平台,如今这里已成为保护区治理互花米草的“主要阵地”。

保护区管委会科研中心主任周立城告诉记者,保护区在1990年把互花米草作为一种优良物种引进,因为它的生命力特别强,能在寸草不生的海滩上生长,可以用来固滩、护堤、防灾、减浪,保护胜利油田的采油设施。

互花米草也特别“聪明”。前20年它在黄河三角洲默默生长,没有什么动静,面积也没有扩大。20年里,它适应了黄河口的风风雨雨和气候环境,从2010年起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1年春季,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总面积约8000公顷。

威胁也随之而来。据悉,保护区内的互花米草密集区域,海流减缓,潮沟淤塞,本地物种盐地碱蓬、海草床被不断侵蚀消亡,沿海贝类、蟹类等底栖生物窒息死亡,鸟类栖息觅食地大量减少,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

“互花米草的根系大约有一米深,而且每个根都非常密集,一个平方能达到500株,地上部分就大约两米,它生长的地方,其他生物的生长空间全部被挤占了。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绿色沙漠’,绿色欣欣向荣,但是其他的生命被扼杀了,生物多样性也没有了,变成一片静悄悄的地带。”周立城说。

“治草”工作充满挑战

从2016年起,保护区意识到互花米草的危害性,于是开始了互花米草的治理工作。

然而,“治草”工作充满了挑战。首先是气候环境因素。周立城告诉记者,保护区内经常会受到的风暴潮等恶劣天气袭击,包括黄河调水调沙也会对施工造成影响;另一难点在于,互花米草的生长环境是人很难到达的地方。

“比如湿地中间的核心岛,我们去一趟要先坐会儿船,再坐会儿车,再步行,然后再乘我们自称的‘坦克’,即一种履带式的代步工具,来回就得6个多小时。路途遥远再遇上恶劣天气,去一趟现场浑身全是泥。”周立城说。

为有效治理互花米草,保护区做了不少功课。其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展开合作,进行互花米草入侵机制与治理技术的科研攻关。双方携手用了约5年的时间,从在实验室做实验,到在项目区做中试,最终形成了黄河口治理模式。

湿地旁的一块展示牌陈列着治理过程的图文资料,周立城指着其中一幅项目图介绍,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治理项目中面积最大的一个片区,占地6161公顷。“从去年9月3日起,我们就着手对这片区域进行治理。当时时间特别紧张,因为互花米草在每年的9月底10月初就开始打种子,它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都有,种子成熟之后顺着潮涨潮落,又会发生一个大面积的扩散,形成更大的生态灾难。所以我们紧赶慢赶,在9月23日前把它全部刈割了一遍,种子的问题解决后,又用了2个月的时间连续进行4轮翻耕。”

据其,从今年春天的复萌状态来看,这片区域的互花米草死亡率在90%以上。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因为互花米草的高复发率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果不持续治理,剩下的10%还是很快会发生扩张。

“今年我们又进行了3遍翻耕,现在这片区域处于监测期。我们治理互花米草一般是一年治理,三年监测。如果在监测期中发现有零星的萌芽,将会有针对性地采用人工拔除,争取用4年的时间把互花米草全部消灭。”周立城说。

斩草除根+系统修复显成效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以来,保护区先后投资3.47亿元,连续实施了5期互花米草综合治理工程。截至目前,已治理完成和正在治理中的总面积共8724公顷,清除了互花米草存量,全面遏制了互花米草扩张。

回顾治草历程,保护区也在山东省2022年发布的治理规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治草妙方”。

“我们治理互花米草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人工刈割加多遍翻耕或翻耕加围淹。”周立城介绍,多遍翻耕是通过捣碎茎杆和根系让其死亡;围淹则是自贴近地皮处刈割互花米草,然后做一些充填膜带,修建相互连接的堤坝,涨潮的时候把水引进来,落潮的时候让水在里面蓄存,对刈割后的互花米草根茬持续淹水,让其窒息死亡。

而除了“斩草除根”之外,保护区还采用系统修复的模式,实施了“疏沟”“种草”“增殖”等多项综合性的生态修复措施。

例如,疏通了76千米被阻塞的潮沟,恢复了海岸带范围内湿地和海洋潮汐的交流,为原生物种恢复提供了天然条件。同时恢复盐地碱蓬5万多亩,修复海草床1500亩,并在治理互花米草的迎海侧区域,增殖放流底栖生物110公顷,加快贝类、蛏类、沙蚕等在近海岸带繁殖,这也使得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

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治草成效。中国科学院对生态修复区域的水质、沉积物、鸟类、生物量,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测并出具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互花米草治理区植被清除比例达99%以上,底栖生物种类增加了27%,平均密度增长80%,平均生物量增长50%。2023年春季,在项目区发现丹顶鹤300多只,黑嘴鸥等鸥类8000余只,鸻鹬类约2万只。

如今,一幅河海交汇、水鸟蹁跹的生态画卷在此舒展开来。目前,保护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互花米草治理区域,其治理模式也得到了国家林草局的认可,并为我国沿海地区互花米草治理提供了一个样板。

红树林banner

阅读 69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