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潮涌,润透羊城肌理;湿地葱茏,撑起都市绿魂。
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城央腹地,海珠湿地如一块被岁月浸润的翡翠,镶嵌在车水马龙与霓虹璀璨之间。
自2012年9月29日正式建成以来,十三载春秋流转,它从万亩果园走向国家湿地公园,再走向国际重要湿地,一片亟待修复的土地变身为国际大都会城央湿地典范。
它以自然为笔、生态为墨,以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书写了一份关于重生与希望的绿色答卷,在万亩土地上绘就了从荒滩浅淤到万物共生的动人长卷,更成为中国城市湿地保护史上,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典范之作。
生态修复
让“城市绿肺”焕发生机
“还通道于鱼、还生境于鸟、还家园于城”,这是海珠湿地13年来坚守的生态愿景。遵循“微改造、少干预”原则,湿地团队在生态修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物种多样性 “大爆发”
从最初的鸟类72种、维管束植物294种、昆虫42种,到如今的鸟类202种、维管束植物835种、昆虫903种!消失40余年的红领绿鹦鹉重现枝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也来“做客”,更发现了“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海珠微瓢虫”3个全球新物种,每一个数字都见证着湿地的 “生命力奇迹”。
水网焕新变 “净化器”
通过水网联通、水系清淤、管网截污等工程,湿地找回了珠江自然潮汐动力,水质从原来的V类普遍提升至Ⅲ类,部分指标甚至达到II类、I类,成为守护珠江水环境的“生态卫士”。
城市守护 “超能力”
作为广州的“海绵城市”样板,海珠湿地可收纳约200万立方米雨水,为周边50平方公里区域缓解内涝;同时,它还能过滤空气颗粒物,让周边PM2.5平均浓度比全市低20%,平均气温比城区低0.5-1℃,妥妥的“城市降温器” “空气净化器”!
科技赋能 产业探索
为生态价值插上“双翼”
13年的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科技的硬核支撑,更少不了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创新实践。
科技赋能
装上 “智慧大脑”
海珠湿地早已不是“靠天吃饭”的传统湿地,而是装满“黑科技”的“智慧生态实验室”:
科研平台“顶配” 加持:成立海珠湿地研究院,引进20名国内湿地领域知名专家;联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杨志峰院士团队等,组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国家级野外台站等重磅平台,让保护决策有 “科学依据”。
多元科研力量“聚成团”:广东省首家行政机关科协组织 —— 海珠湿地科学技术协会,汇聚了13所高校、科研机构的40位专家,与20多家知名学府合作开展超100项课题研究,发表100余篇学术文章,出版4本专著,用知识为湿地保护 “保驾护航”。
无人机监测“全覆盖”:全国首个无人机组网监测系统在这里落地!布设4座无人机基站,搭载可见光、多光谱、热红外等传感器,运用正射影像、三维点云等智能识别算法,实现低空遥感数据自动获取,实时监测湿地边界、植物群落变化,就像给湿地装上了 “千里眼”,让生态动态 “一目了然”。
产业探索
激活“生态价值”
在守护生态本底的同时,海珠湿地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新路径,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生态农业“提质增效”:依托千年 “高畦深沟” 农业系统,打造 “湿地果林” 特色产业,谋划海珠湿地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在仑头地块选取50亩建设湿地甘薯种芯实验室和种业科普基地,运用物联网、AI技术实现精准种植,展示高产甘薯品种培育与育苗技术,开发多元深加工产品,塑造“海珠1号”品牌IP,让传统农业焕发 “生态活力”。
绿色文旅“串珠成链”:以湿地生态为核心,坚持以水为魂,做优“水上文章”;坚持以果为基,活化“南果品牌”;坚持以花为美,做强“赏花经济”;坚持以鸟为灵,做实“观鸟经济”。
高价值圈层“虹吸效应”:积极构建“生态 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拓展价值联盟、推动生态招商与加速地块活化,有效促进创新资源集聚与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质的生态环境还带动形成了环海珠湿地高质量发展带,形成吸引高端企业和人才落户的“虹吸效应”。
海珠湿地不仅因超高的“颜值”,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广州市民的绿色共享空间,其生态价值也日益显现,环境品质的持续提升吸引众多龙头企业落户海珠。
生态惠民
让“绿色福利”惠及万家
“生态惠民、利民、为民”,这是海珠湿地13年不变的初心。从科普教育到文旅体验,从经济赋能到生活改善,湿地正把 “生态红利” 送到每个人身边:
“湿地 教育”:种下绿色种子:牵头成立粤港澳自然教育联盟,组建“自然导师 专业志愿者 公共志愿者”队伍,设计3条常态化科普路线,研发20余款自编科普材料、200多个精品课程,累计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观鸟栈道配备望远镜、科普展板,让“观鸟、识鸟、爱鸟”成为全民热潮,湿地也因此获评“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全国首批自然教育基地”。
“湿地 文旅”:传承千年 “高畦深沟” 农业文化遗产的同时,解锁诗意生活。水果节、赏荷节、月亮灯会、黄皮采摘节轮番上演,花朝节、龙船景、湿地国际音乐节更是成了广州人的 “年度文化盛宴”,每年吸引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上百次报道,让湿地文化 “火出圈”。
“湿地 经济”:激活绿色动能:生态好,经济火!湿地周边汇聚28家世界500强企业,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年营收超5000亿元;毗邻的中海大境项目2024年销售额破百亿元;海珠同创汇从老旧厂房变身高新技术园区,入驻284家企业,年营收超23亿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动实践,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未来可期
以“十项提升工程”续写新篇
13年栉风沐雨,13 年春华秋实。从荒滩浅淤到城央绿心,海珠湿地用13年时间,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州答卷”。未来,海珠湿地将不忘初心,以 “十项提升工程” 为统领,坚定不移走好两条关键路径:一方面,深化专业权威科学保护,持续完善科研监测体系、优化生态修复技术,让湿地生态本底更稳固;另一方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展绿色产业场景、完善惠民服务体系,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人。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