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开心 | 日期:2009-03-03 星期二 | 天气:![](http://e-file.arkoo.com/studio/image/WeatherPic/sun.gif) | 地点:向海 |
快乐之旅
——白鹤GEF项目在东北项目点活动纪实
2月20日——3月1日,白鹤GEF项目社区发展示范项目点交流互访及项目成果验收会议在东北进行。作为随行记者,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活动。也很感谢我的领导给我这次机会。此次会议路线是东北四个项目点:科尔沁—向海—莫莫格—扎龙。我是从向海开始进行跟踪报道的。
从2003年开始,国际鹤类基金会(ICF)和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国环境项目(UNEP)、中国国家林业局共同开展为期6年的“白鹤GEF项目”,在湿地调查监测、水资源共管、社区共管等方面开展相应工作。这一项目的全球总金额为1000万美元,其中中国400万美元。 今年是项目的扫尾年。因此这次是成果评估与验收的重要一程。春种秋收,用国家级项目专家刘金龙博士的话:我们要看看自己的劳动果实。
向海:种子站屯“变脸术”
用东北大秧歌欢迎项目组
在农户家座谈
2月23日下午,我们的大巴车刚刚进入向海种子站屯,就听到爆竹声声、锣鼓喧闹,我还以为屯子里谁家办喜事呢。一下车,就受到热情的接待。屯里的大人小孩都出来迎接了。为了迎接项目组,屯里特意请来了秧歌队。秧歌手跳得很带劲,笑容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看完演出,被迎到屯里的第一家:韩春发家。韩春发的媳妇和几个小姑娘端来瓜籽和糖块给大家吃。大家被让到炕头,江西人最喜欢北方热乎乎的火炕了。不一会儿,屋里的凳子上也坐满了人。能受到如此“殊荣”,向海保护区项目点徐荣最有感慨了:起初想在这个屯搞项目,屯里人根本不理解,来这里开展工作时连狗都没人看。三年的时间,是什么让种子站屯的人们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种子站屯现有人口61户,白鹤项目在此投资了圈养绒山羊改良品种、养猪、沼泽、苜蓿草种植等6个试范项目。全屯都参与了项目。走访了养羊户、养猪户,猪肥羊壮,好一幅农家乐,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这就是白鹤项目的丰收成果啊。
种子站屯社主任兰喜军说出了肺腑之言:原来我们养羊放牧,保护区不让,经常与我们发生“冲突”,但我们偷偷出去放,有时摸黑放羊,前几年我们靠破坏资源在“发家致富”。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了,过度放牧,使我们的生态遭到了破坏,每年春播时,小苗被风沙吞蚀,农作物的收入越来越低。是项目专家,帮我们引进山羊改良品种,实行圈养,原来每家养100多只羊要出一个人在外面放牧,雇佣一个人的开支是每年7000—8000元。现在我们只养30—40只羊,只需圈养,节约了劳动力开支,由于羊品种好产绒量大,收入要比原来还要高。项目最初投资的12家养殖户,又带动了其他几家……我代表种子站屯感谢项目。
说完,兰喜军深深给大家鞠了一躬。
莫莫格:后起之秀当刮目相看
莫莫格野外资源
莫莫格野外资源
在莫莫格嫩江冰面上留念
莫莫格保护区是吉林省西部两大湿地保护区之一。由于起步较晚,自称向海是其老大哥。2004年我去过一次莫莫格保护区,那时各方面还很落后,但莫莫格人的自信还是让我很有感触:走遍全中国,哪也不如莫莫格。虽然言过其实,但莫莫格几年的时间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建的办公楼干净利落,生态围栏错落有致,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初俱规模。嫩江水在这里流过,横亘绵长。一眼远不到头的水资源滋润着许多生灵在这里繁衍生息。虽然是冰天雪地的季节,但河两岸的植物依然茂密。
扎龙:农民变专家
在三合村村委会座谈
项目组参观伊利牛奶原材料基地
扎龙是全国最大的丹顶鹤繁殖地自不用说。在扎龙最多的体会是:在扎龙保护区烟筒屯镇三合村村委会,村长老于头的讲话让人难忘:全村90%的农户饲养奶牛,现已成为伊利公司的牛奶基地。问了一下当地人,厂家到这里收购价是2.50元/公斤,每头牛每天产奶30公斤左右,去掉20%饲料费,收入是很可观的。老于头说他家养了8头牛。老于头的讲话中几次说到“冻配”两个字,后来一问才知道是品种改良的意思。老于头说,是项目带动大家搞奶牛冻配,提高了种群质量,产奶量提高了。在饲料青贮中,以往都是黄贮,营养不够,只给奶牛饱腹感。项目派来了专家,教大家青贮的方法,修建15—25立方米的地窖,可以贮藏4亩地的玉米杆足够3个牛吃一冬,这种青贮方法,打开窖就能闻到香喷喷的味道,既有营养,牛又特爱吃……老于头的座谈中,数据很多,简直就象专家做报告。会后,我向其索要书面材料,老于头说:“俺是农民,哪会写那些啊,全凭实际说的。”
结束语
一路走访中,大家都很振奋。有人说,我们这次不象是考察工作,简直就是一个快乐之旅。大家高呼赞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是啊,白鹤项目6年的工作,不只是投资少量资金的问题,更多的是让社区群众理念发生了变化,那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在发生变化。用国家项目办经理钱法文的话:给农民换了脑筋。国家项目办执行助理舒津德说:“对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这个想法或"理念",我个人以为并没有错,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吃"、永续地"吃"(利用)!不能这辈子"吃"完了,子孙后代没得吃的了,这就不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这句话不该是“坐吃山空"的意思,应该是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教诲。我认为白鹤GEF项目亮点就是带给人们对此类"理念"更加深入和正确地认识与理解,并非以前人们从字面上对这句成语造成的歧义。”舒先生还说,白鹤GEF项目根本的目的是既要让当地社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又要切实地保护好资源环境,即保护好白鹤及其他国际重要水鸟以及它们生存所依赖的栖息环境,简言之,就是寻求平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达到共赢。
尽管这个项目不久就要结束,但我想,项目留给我们的思索,留给社区农民的理念还在发挥着作用,影响着他们的做法,如何解决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也会留给更多的人思考……
相信白鹤GEF项目的做法将作为一个成功典范在更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