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听听鸟类各自的“育儿经”

媒体:红树林基金会  作者:姜白粥
专业号: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
2022/7/2 9:38:29

人类的婴儿脆弱无助,需要父母的呵护和精心照料。很多熬夜起来喂奶、半夜带着孩子看儿科急诊的家长都累死累活的,不知会不会偶尔梦想着“要是人类的孩子也能和动物世界里的羚羊、斑马的孩子一样一出生就能自己走路,就好了”?

殊不知这是它们生死攸关的演化策略。如果刚出生的有蹄类幼崽不能马上行走,它们就会沦为掠食者的大餐。

图片

图片

左图 by Pinkstock photos, D.Sharon Pruitt from WIkiCommons; 右图 by Keven Law on Flickr

而鸟类的养育策略则兼而有之,有需要父母长时间精心呵护的“巨婴”宝宝,也有早早“独立”跟随父母闯荡江湖的幼鸟。

本期就和我们一起看看鸟类五花八门的育雏策略吧!

图片

早成鸟与晚成鸟

和哺乳动物一样,鸟类的雏鸟也分大体为刚出生就能很快独立活动的早成鸟,以及需要亲鸟喂食、清洁、甚至保持温度的晚成鸟

图片

可爱鸭鸭一破壳就能跟着妈妈到处游走啦 Photo by Alain Audet on Pixabay

早成和晚成两个词只差一字,但二者却极好分辨。非要说的话从人类角度看早成鸟要容易接受一些,晚成鸟则更像是外星生物。

早成鸟孵化后就有一身绒羽,还可以在亲鸟引导下独立觅食和行走。雁鸭类、鸻鹬类等水鸟涉禽多为早成鸟(鹭类除外)。

晚成鸟刚孵化时几乎全身裸露,眼睛也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睁开。进食完全依靠亲鸟,连排泄物都需要亲鸟带离巢穴以免滋生病菌和引来天敌。

图片

图片

左图为笛鸻孵化没多久的幼鸟 属于早成鸟 Photo by Erin Eve on Flickr; 右图为孵化不久的加州唧鹀(wú)幼鸟听到动静后张嘴乞食 属于晚成鸟 Photo by Alan Vernon on Flickr

注:作者声明该作品在不惊扰亲鸟的情况下拍摄,且对巢内外环境无破坏,拍摄时长不超过1分钟。

许多晚成鸟在雏鸟的排泄物会被一层膜覆盖,成为一个方便亲鸟清理的小包。雏鸟的消化系统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发育完全,而亲鸟在此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两个需求加在一起,这个小包就有了更生动的功能

图片

晚成鸟则以雀形目鸟类为主,啄木鸟和猛禽等也在此列。晚成鸟在蛋壳里发育得少,孵化以后长得就快些,一些晚成鸟的成长速率可以达到早成鸟的三到四倍。值得注意的是,早晚成只是大致分类,并不是非一即二,反而更像是煎牛排。

“刻进了DNA”的不只有晚成与早成的发育策略,还有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演化出的多样“生育”和“喂养”策略

图片

从爹疼妈爱到撒手放养

延续基因开枝散叶是所有动物的本能,亿万年来的演化也铸就了多样化的繁殖策略。养多少,怎么养,这两个问题在鸟类世界里也存在不同的解法。绝大多数鸟类由双亲共同照料,不过也存在着某一阶段只有雄性或者雌性育雏的情况。

图片

可爱的勺嘴鹬就是奶妈先飞奶爸带娃的鸟种 摄影 / 程立

不论是哪种生存策略,都要平衡两个基本点,后代的数量和质量

对于一些生存环境相对恶劣,资源获取较难的鸟类而言,少生、精养似乎是最合适的策略。这些鸟类往往寿命也较长,性成熟也更晚,下多了蛋则会消耗更多能量,年景不好的时候也只有体格更好的雏鸟才能活下来。

信天翁们就是其中的典型,它们一窝只产1-2枚卵,光是孵化就需要两个多月,而雏鸟则需要起码半年才能离巢,这期间亲鸟需要不间断地照料它们。

图片

黑眉信天翁和乖乖坐在火山状鸟巢里的幼鸟 Photo by Liam Quinn on Flickr

信天翁雏鸟就是上面提到的半晚成鸟,虽然有行动能力,但是却完全依赖亲鸟不能离巢。更重要的是有些信天翁是认巢不认崽的,也就是说,雏鸟如果不在巢里,在亲鸟面前饿死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也会发生。

还有一点非常有趣,我们都知道克服重力是飞行的关键,可是信天翁的雏鸟却没有飞行的需求(和能力)。如此一来,雏鸟储存的能量当然是越多越好。这就导致它们的体重在某些阶段反超了自己的爹妈。

图片

在美国一个鸟类救助地的黑背信天翁成鸟(左边)及幼鸟(右边),可以感受一下两者令人凌乱的体型对比 Photo by USFWS-Pacific region on Flickr

养大一个“巨婴”并不容易。一对漂泊信天翁(Diomedea exulans)在一个350多天繁殖周期(从产卵孵化开始计算)里,需要摄入800公斤以上的食物来满足它们的需求。粗略一算就可以得出每天每鸟1公斤出头的摄入量。这个数字对于一些人类来说尚有难度,而漂泊信天翁作为体型最大的信天翁,体重也通常不会超过十公斤

等比例换算之后简直是“人类所不能承受之重”。

图片

一只漂泊信天翁幼鸟正坐在爸妈给它搭的巢上 Photo by David Stanley on Flickr

其他大部分鸟类不如信天翁这么极端,比如雀形目鸟类的晚成雏鸟虽然脆弱,但也不会消耗亲鸟如此多的精力。

很多雀形目与鸻形目鸟类会在育雏/孵化失败的时候再产一窝卵,或者干脆一季产两批。它们后代的存活率虽然没有少生精养那么高,但正是这种“生得够多总有能活的”适应能力和数量优势给雀形目鸟类带来了今天的繁盛。

图片

生得够多总有能活的;图为一窝冠小嘴乌鸦幼鸟与它们的亲鸟 Photo by J3575 on geograph.ie

就算是“走量”,育雏育雏,只要育了亲鸟多多少少都得赔上精力。

那么…要是把这份能量省下来,岂不美哉?

“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可以说耳熟能详,但是也不能完全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现代语境中的斑鸠在育雏时还是亲力亲为的。著名抽象派筑巢艺术家珠颈斑鸠的育幼过程就被许多热心市民记录并分享。

图片

在别人家花盆里孵化的珠颈斑鸠 Photo by ArnabSaha from WikiCommons

硬要说的话,“鹃占雀巢”才是更直白的说法,杜鹃(Cuckoo)作为典型的巢寄生鸟类,它们采取的育雏策略就是不育雏,啊不,是自己的雏交给别人来育。自己的蛋直接下进别人的托儿所,亲鸟自己到别处“逍遥”去了,而雏鸟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这算得上是另一种极端了。

图片

中杜鹃,无限期寄养雏鸟的一员 Photo by Ron Knight from WIkiCommons

图片

雏鸟的生存本能

人类婴儿有一个非条件反射:当有物体放进他们的手里,他们就会自动握紧。这是在我们还不是直立猿时,一个为了抓紧母亲,提高自己存活率而演化出来的行为。雏鸟也是如此,虽然相对脆弱无助,但是也绝不会在巢里躺平。

它们也有一套帮助自己成为干饭王,平安长大的策略。

对雏鸟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谁才是喂养自己的爹妈,称为印痕(imprint)的行为在其中起到了绝大的作用。雏鸟在孵化后的一段时间内会把最常看到的个体当成自己的亲鸟,并且把它们当成自己成长的模板,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也成为了众多鸟类救助者头疼的要点。一旦雏鸟认错了爹妈,行为出现异常,想要生存就难上加难了。

图片

红尾鵟与它孵化的宝宝,印痕就是在孵化后的几个小时至几天内完成的,对幼鸟来说至关重要 Photo by jeremy Seto on Flickr

认对了爹妈,下一步肯定就是张嘴干饭!细心留意就会发现,不少晚成雏鸟的嘴边有一圈明亮的橙黄色,而亲鸟却没有。这些颜色会在它们张大嘴时尤其明显,成为了刺激亲鸟喂食的信号。雏鸟还会用特殊的叫声呼唤亲鸟找到它们喂食。

图片

图为燕子的幼鸟张嘴乞食 Photo by Marc Pascual on Pixabay

图片

我们应对育雏意外的办法——不要自己带回家养!

尽管鸟类演化出了丰富的亲子间互动方式,但是百密难免一疏。每到繁殖季节都会有不少因为大风、降雨、天敌和流浪动物等外在因素而落巢的雏鸟,也总少不了心怀怜悯的好心人。

然而!大部分普通人既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24小时照顾幼鸟的空闲和精力。直接把落巢的雏鸟带回家按照“小米、奶、水”等配方喂养,极易导致雏鸟去世。这样令人惋惜的新闻数不胜数。

其实,想要帮助落巢雏鸟的最好方法很简单——就是确认没有天敌之后将雏鸟立刻放回附近高处的树枝上,等着亲鸟来照顾自己的崽。如果遇到复杂情况请及时联系当地林业部门或鸟类救助机构,可不要因为一时善心拐跑了人家的娃哦~

图片

麻雀夫妻:我们天天来来回回捉高蛋白喂大的孩子,请不要把它们带走!Photo by Jerzy Górecki on Pixabay

1. Catry, P., R. A. Phillips, J. Forcada, and J. P. Croxall (2006). Factors affecting the solution of a parental dilemma in albatrosses: at what age should chicks be left unattended? Animal Behaviour 72:383–391.

2. Croxall, J. P., and C. Ricketts (2008). Energy costs of incubation in the Wandering Albatross Diomedea exulans. Ibis 125:33–39. David Allen Sibley and David Sibley (2001). The Sibley Guide to Bird Life & Behavior. Alfred A. Knopf.
3. Krger, O., and N. B. Davies (2002). The evolution of cuckoo parasitis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https://doi.org/10.1098/rspb.2001.1887

4. Ricklefs, R. E., A. R. Place, and D. J. Anderson (1987).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Diet Quality on Growth in Leach’s Storm-Petrel.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130:300–305.

5. Shaffer, S. A. (2004). Annual energy budget and food requirements of breeding wandering albatrosses ( Diomedea exulans ). Polar Biology 27:253–256.

6. Weimerskirch, H., C. Barbraud, and P. Lys (2000). Sex Differences in Parental Investment and Chick Growth in Wandering Albatrosses: Fitness Consequences. Ecology 81:309–318.

7. Gill, F.B., Prum, R.O, Robinson, S.K. (2019)  Ornithology. 4th Edition. Published b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红树林banner

 

阅读 2460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