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鸟高人刘亚春
刘亚春,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宣传办主任。一个地道的能人,体现在生活的多个层面,男人会的活他几乎全会,甚至是织毛衣、做衣服等一些女生专利的“小活”。亚春人非常细心、聪明、善钻研,什么新生事物都敢于接触和介入。以其才、其人品,被人称坝上“小秀才”。此文中,我要说他的才能是最最让人夸赞的“打”鸟技巧。
此“打”非彼打,刘亚春是摄影人,摄影人习惯于把拍鸟说成是“打”鸟,亚春是一个绝对爱鸟的人。
“打”鸟的摄影人多以器材和设备论英雄。一定要有定焦500毫米以上的大光圈的专业镜头,户外摄影的专业设备,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渊博的识鸟、知鸟知识……。鸟题材的拍摄成就了一大批的摄影家。
刘亚春是个“打”鸟高人,不在于他有没有这样的专业性的高端设备。“可以有”的一些东西他都没有;而他所有的,别人“也许有”,但一种精神、一种智慧让他“绝无仅有”。
亚春之能,不在于器材,他仅有的数码摄影设备是尼康D80,一台入门摄影者的低端产品;最好的镜头是尼克尔80-400毫米的变焦头,其余的全是被摄影家称为“狗头”的次品镜头。
亚春之能,在于他没有装备而玩的很精。亚春没有多少户外摄影的设备,他有一顶破旧的帐篷还是捡人家的旧货,至于望远镜、迷彩装束一类的、服装设备什么也没有。
亚春之能,是在于他的创作范围小而创作激情更高。他没有更多的野外生存经验,创作的土壤仅仅局限在塞罕坝这块小小的空间中;没有资金、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走出塞罕坝,但他对塞罕坝的鸟类的理解和认知不是别人“可以有”的。
他说“塞罕坝上的鸟都是我的家人和朋友”。有好多人认为亚春能听懂鸟的声音和语言,鸟以他做朋友,能和他交流谈心……亚春听到此话,总是抿嘴一笑,左顾而言他。
坝上有一种鸟,学名叫黑琴鸡,当地人叫它“松鸡子”,栖息在树上或者草丛中。黑体红冠,个体有小柴鸡大小,在塞罕坝上生存的数量和种群都比较多,是刘亚春最主要的创作素材之一。
我曾看过亚春的一张摄影作品,拍的是一种展翅跳跃中的“松鸡子”。其羽、其喙、其眼神、其爪清晰无比,称得上一幅绝佳作品。我正研究他是用什么镜头和什么数据指标拍摄时,彼有摄影天分的塞罕坝林场副场长刘海莹告诉我“这张作品的著作权不应该是亚春,而应该是不知名的黑琴鸡,因为是黑琴鸡自己按动快门自拍的作品。”
疑问之中,海莹场长给我讲述了亚春的创作故事之一。
亚春经常观察黑琴鸡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他知道每到鸟类求偶交配季节,雄鸟争夺与雌鸟交配权时,雄鸟之间经常有战争,而黑琴鸡的战争地点和时间很少会变更。它们总是习惯于在第二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战争的延续。亚春正是抓住这一规律拍摄了这幅作品的,但为什么说作品的作者是黑琴鸡自己而不是刘亚春呢?
海莹场长告诉我,“他让黑琴鸡自己去按快门拍自己,按创作原则来讲,作者不应该是刘亚春,命名权和著作权应该归属于黑琴鸡。”
玩笑、和谐之中道出了亚春的拍摄秘密。他把相机藏匿在草丛中,提前设置好了拍摄参数、焦点、景深等等,自制了快门线和快门释放开关,把几十米的快门线延伸到黑琴鸡出没的地方,设置了“地雷式”的快门释放装置,黑琴鸡就像鬼子踩地雷一样完成了拍摄作品的全过程。这一小小的摄影创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凝结了亚春若干的心血,这里面涉及的光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绝不是一两篇论文能说得清楚的。
说起亚春拍鸟的这些创意,他自己说的更清楚。
他告诉我,鸟识数不识人,这里面又有一个好玩的故事。
为了拍摄他发现的一窝猎隼喂食小鸟的镜头,他等候了好多天。每当他走近他的帐篷时,鸟就远远地飞走了。他一离开,鸟就飞回来哺食小鸟。于是他想出来一个好主意,在鸟不在的时候,他让他的女儿提前钻进帐篷里。当大鸟在远处观望的时候,他大摇大摆地钻进帐篷,然后让他的女儿披着衣服离开帐篷。大鸟见“他”离开,安然地飞回鸟窝哺食小鸟,于是,快门按下来,一张作品就这样问世了。
这种精准的观察和钻研,让亚春得知了鸟类的许多生活习惯。比如哺食时间、食物的种类等等。时间有时精确到几点几分,其他的细节更是让人觉得他就是鸟的看门人一样精准,这一点让人佩服之至。
困扰刘亚春摄影创作最大的问题是器材的不趁手,看到好多的拍摄题材因为器材的制约没有办法拍成让亚春。于是他就用物理学知识自制摄影器材来弥补不足。
最典型的器材就是快门线了,他用电话线制作了长达百米的快门线,用一个小摄像头和相机连结在一起,用一路线控制相机快门,用一路线连接一个小小的监视器……
他在百米开外,用一个18-55毫米的小小镜头就解决了500毫米以上的镜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智慧让他解决了资金不足、器材不够带来的困扰。亚春在摄影器材的钻研上越走越远。
亚春和我讲他最最痛心的事。在陪一位领导摄影时,为了搀扶领导,他架在三角架上的他那只最最珍贵的80-400毫米的尼克尔镜头被风吹倒,镜头生生地被摔弯了。按照专家诊断之后,他的这只镜头除了镜片还可以用之外,宣布报废了。
痛心之后,刘亚春开始琢磨如何来修理这只最最珍贵的摄影家当。要知道修理手表和相机都是要一些精密的仪器的,他手中却只有一把电烙铁。仔细地拆开、仔细地钻研、仔细地设计修理方案,三根头发丝一样的控制线,如果接不好,就无法用电子快门来控制镜头,而且还有好多的问题需要一点点的解决,镜头筒的较正、螺丝的连接等等。
三天三夜的琢磨,他终于把专家无法修好的镜头修好了,经我们多人试拍,这只镜头在质量上、锐度上、色差色准和解像力等多项指标与一只新镜头没有多大差别。亚春用那只灵巧的手和善天钻研的心解决了一个大的技术问题,挽救了一只镜头的生命,让所有认识他的人折服。
亚春之能,体现在生活中更是如此。
这就是活色生香的小能人刘亚春,一个打鸟高人,一个热爱生活的林业战士。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