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云南:强化自然遗产保护 守护人类自然瑰宝

媒体: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作者:内详
专业号:拉市海保护区管护局
2025/7/29 15:25:51

世界自然遗产是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

世界自然遗产人类共同的自然珍宝!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15项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现有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澄江化石地等3项世界自然遗产,数量上与四川、贵州并列全国第一,分布区域涉及昆明、玉溪、保山、红河、大理、丽江、怒江、迪庆等8个州(市)14个县(市、区)。

基本情况

2003年7月,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的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中国唯一、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全部4条标准的遗产,总面积177.7万公顷,涉及5个州(市)11个县(市、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动物、珍贵植物等奇观异景,是中国乃至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水能最丰富、矿藏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图片

独龙江神田   郭子雄 摄

2007年6月,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面积3.5万公顷,涉及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石林是世界上具有典型意义和重要价值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包含了剑状、塔状、蕈状、柱状、针状等石林形态,展示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展现了与石林地貌类型相适应的、典型的石林喀斯特生态系统,是反映剑状喀斯特地质演化的典型范例。

图片

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供图

2012年7月,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面积732公顷,位于玉溪市澄江市,是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实证和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遗址,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

图片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   供图

保护传承

一直以来,云南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加强保护巡护、强化能力建设、统筹保护利用和开展宣传展示等多项措施,系统推进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一是健全法律法规,夯实保护管理基础。云南省委、省政府和3项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的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工作,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印发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加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颁布实施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办法和规定。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加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组织各遗产管理机构编制保护管理规划,为依法依规保护管理世界自然遗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指引。

二是强化日常监管,保护突出普遍价值。加大保护监管,强化林草大数据信息应用,设立资源保护站,采用日常巡护 遥感监测的方式对遗产地及其缓冲区开展监测保护;做好日常保护管理工作,保护自然遗产资源,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保护成效显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较申报时明显增加,维管植物物种增加1000余种,怒江金丝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白颊猕猴、雪豹等新物种或物种新分布不断刷新,新发现多个地质遗迹点。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建立了“数字石林”视频监控系统,开展资源保护实时观测和安全监控,为保护管理提供了地质遗迹空间地理信息,有效保护了遗产资源。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建设了覆盖遗产地及缓冲区内重要化石点、重要地层、剖面的视频监控系统,发现的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中80%属新种,几乎现有所有再生动物门类的祖先均能在化石地找到;其博物馆馆藏6万余件标本,生动演示了寒武纪地球生命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多次在《自然》、《科学》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对世界科考研究影响深远。

图片

怒江金丝猴   左凌仁 摄

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保护管理水平。省林草局结合世界自然遗产管理能力建设要求,针对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保护、生态资源合理利用、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等多个方面持续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遗产管护能力和水平。各遗产管理机构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高山冰缘植物生态研究、综合科学考察、极小种群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监测等工作。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世界自然遗产每年定期开展地学科普、资源调查、旅游服务等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开办“云南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能培训班”,培训刺绣从业人员近300人,组织遗产区域刺绣行业代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第二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研修班,有效增加了遗产区域社区居民收入,提升了遗产保护意识。

四是统筹保护利用,促进社区良好发展。各遗产区域严格限定开发范围,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以及林草覆绿增绿等项目,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引导遗产区域内及周边社区居民参与保护管理,努力实现保护与利用双赢。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区域内,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采取临江竹产业生态修复,实施以电代柴项目,组建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安排生态护林员指标及上岗培训等有效扶持措施,改善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遗产保护;丽江市老君山片区建立社区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实施旅游反哺政策,农户纯收入大幅提高,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候选区推行“社区入股 特许经营”模式,仅2024年支付反哺资金2778万元,覆盖4559名居民;迪庆州虎跳峡、梅里雪山景区反哺社区资金达1.58亿元。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坚持“以旅哺农”,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间接带动1.8万人就业,实施村寨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卫生户厕、科技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效改善当地人居环境。

图片

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供图

五是加强宣传展示,凝聚保护管理共识。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湿地日”和各遗产区域民族传统节日等,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博物馆、展示中心、教学实习基地、广播电视台和自媒体等平台,通过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印发宣传手册、播放宣传视频、发布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等方式,向公众宣传世界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展示其自然景观、重要地质和生命演化过程、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丰硕的保护管理成效,提高世界自然遗产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和当地群众的自豪感,营造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的浓厚氛围。

世界自然遗产是人类自然瑰宝!云南省将继续坚持“价值保护、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不断健全世界自然遗产制度体系,完善世界自然遗产基层管护站点、巡护道路、信息化平台等基础设施,加强遗产价值、法律法规、保护成效等方面的宣传展示,统筹好资源保护与利用、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关系,推动世界自然遗产高水平保护,促进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作者:保护地处

阅读 30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