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刘想认识时间不长,第一次见面好像是07年5月份,那时他陪他的领导们上京汇报工作。人群中的刘想不大吭声,不容易被我这个记忆力已经开始减退的半大老头记住。我开始注意到刘想的原因是湿地中国网建立后,他自喻为“湿地长工”(这只是他注册的帐号之一,他还负责这西溪湿地帐号和另外一个笔名帐号的信息发布),并积极的发布了大量关于西溪和中国湿地保护的信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我们湿地办的领导和同志们心目中渐渐有了地位。
再后来,作为湿地办特邀代表,他参加了几次我们组织的活动,并能够团结其他志愿者继续为湿地中国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因此很自然的就成为了湿地中国的发展顾问。刘想文中说他自封为“首席发展顾问”,我认为以他为湿地中国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影响来看,他无愧于这个称号。当然,为湿地中国付出心血和努力的不仅仅是刘想一个人,还有江西的鄱湖人家(老冯)、河南的老黑、吉林的刘伟、青海的清澈、北京的东北虎等等。湿地中国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与许许多多的信息员和志愿者一直以来努力的付出密不可分。
刘想写那篇文章的起因源自于
作为湿地办的工作人员和湿地中国网的负责人,我非常感谢那位游客对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和湿地中国网的关注,这可以从他的留言以及留言的时间上看得出来。但也想借此说上几句,算是对那位游客质疑的答复。
首先,关于对留言中所说“可惜马主任从不看咱湿地中国网”的答复。“湿地中国”网是在马主任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建成的,他在非常繁忙的工作之中,还经常对网站的栏目设置、版式、内容等提出具体要求和指示。有些非常好的要求都让我这个网站具体负责人汗颜。我想,如果马主任不浏览湿地中国,断不会提出那些具体的要求和指示。
其次,关于对留言中所说“很多呼声都没有回音”的答复。确实,有很多网友通过留言、发邮件给湿地中国网,或是通过湿地中国QQ群就湿地保护的具体事项进行咨询。对于那些很快就能够解决的,我们都是比较认真、比较及时的答复和解决;对于那些由于法律法规或现行的管理体制限制(如行业的、区域的等)等种种原因一时不能解决的,我们也是积极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对于那些地方以书面形式报给我们的包括破坏湿地事件在内的各种材料,我们则及时批转相关单位处理,重大的还要上报上级领导。
第三,关于对留言中所说“对湿地的研究和分析很专业……这是他们的饭碗,他们的职责!”的答复。湿地保护涉及的学科很多,说我们很专业还真不敢当,至少我认为我还是湿地保护战线的新兵。但是,作为国家湿地保护主管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努力工作,为我国的湿地保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当然,说这些好像有点唱高调,我想我会找个时间把我们每年的工作总结发出来,让大家看看:一个只有13位工作人员的湿地办自成立以来,究竟做了些什么,究竟有没有很好的履行职责。
第四,对于留言中所说“我要说的是为何那么多人反映湿地被破坏了,为何没人来制止?!”的答复。这个问题其实我在第二条中已经有所回答,这里再进一步说明一下。在现行的全国土地分类中,湿地被划作为未利用地,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土地开发、经济发展中往往把眼光瞄向了湿地,因此,就会出现破坏湿地的行为。如果湿地破坏事件发生在林业部门主管的自然保护区里,我们或地方林业部门就可以依照保护区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但是,由于全国层面的湿地立法还在努力推进之中,如果破坏湿地的行为发生在保护区之外,则确实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局面。前不久发生在黄河湿地保护区的例子,就说明了由于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湿地植被遭到破坏了,鸟类受到影响了,却没有明确的处罚办法。
没有刘想一气呵成的功夫,只能断断续续地写成这不知道归到哪类的一堆文字,权且发到“湿地日记”中充数。
再次衷心感谢所有关注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广大网友。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