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开心 | 日期:2009-05-19 星期二 | 天气: | 地点:香港米埔 |
关于香港的概念,接触得最早的,是小学时候的历史和地理教科书,而对我们影响最深的,应该是香港那些打打杀杀的电影和电视。今天,有幸踏上了早就回归祖国的香港,感觉还真的有点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主要来自于来港前的手续办理和进入香港时的费时费力。从深圳罗湖口岸进入香港,基本上等于你候一次“灰机”(飞机,香港人都读“灰机”的,咱们也入乡随俗下)的时间,虽然深圳和香港仅有一河之隔。
中午12时,培训班一行9人终于在香港地界与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的李桂婵女士接上了头。在乘坐了一站的地铁后,我们来到了接送的小巴上,大约行驶了约20分钟,就到了一个类似大排档的海鲜馆。简单地吃了点香港的那些七七八八的特色小点心,就直接来到了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的斯科特野外研习中心(米埔自然保护区旁),这里,就是咱们的刘想同志未来几天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地点。
未来几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含今天下午的):5月19日下午14:30——18:00,人员自我介绍,明确日程安排,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的文贤继先生和李桂婵女士分别对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香港的自然保护情况进行介绍。5月20日上午,室内讨论湿地管理的原理、技术及案例介绍;下午,室内讨论湿地监测简介和实地考察米埔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恢复及环境教育设施。21日上午,室内讨论米埔的自然导赏、香港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案例、保护区周边鱼塘社区保育案例;下午,参观访问香港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22日上午,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环境教育项目介绍(元洲仔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下午,实地考察西贡郊野公园及海下湾海岸公园。23日上午,室内讨论拉姆萨尔湿地之概念、湿地保护区的规划设计;下午,研讨班人员工作介绍、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的撰写和执行;晚上,参观合理使用湿地的例子——基围虾收成。24日(周日),全天机动。25日上午,实地考察湿地公园的建设、生境管理及教育项目;下午,实地考察锦田的湿地补偿工程、会议总结。26日,培训人员离开米埔自然保护区。
看这个行程安排,我觉得很对刘想同志的胃口,搞湿地工作的嘛,总想多了解关于湿地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再加上西溪湿地也即将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3日的日程安排,更让我们的刘想同志充满了期待。
通过今天下午文贤继先生和李桂婵女士的介绍,我们对世界自然基金会和香港的生态保护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感受最深的,是香港和深圳一样,也有自己的生态委员会,并有专门的生态保护规划(深圳还专门划定了“生态线”)和执法机构,看来,保护生态、爱护湿地,不但越来越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而且也必须有专门的组织和法律予以实施和保障。感受很深的第二点,就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理念和手段,他们除了争取政府的保护资金外,更多的是从全局的、全球的角度出发,发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上来,并通过免费的培训,让生态保护的观念走入更多的业内人士心中,从而促进全球的生态保护,为香港的生态保护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