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书荐丨重现的翅膀——中国朱鹮保护纪实

媒体:西安出版社  作者:西安出版社
专业号:剑湖湿地管护局
2023/8/23 9:39:43

重现的翅膀

——中国朱鹮保护纪实

40多年以来

通过一代代护鹮人不懈的努力

朱鹮从仅剩的7只发展到7000多只

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实现了野化放飞

《重现的翅膀——中国朱鹮保护纪实》

是迄今首部

全景式深度反映40多年以来

中国朱鹮拯救和保护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的

长篇报告文学

CHONG XIAN

重现的翅膀

撰文/莫伸

朱鹮是亚洲东部特有的种群。历史上,它曾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苏联、日本和朝鲜半岛。然而迈入20世纪后,朱鹮的数量却谜一样地急剧减少。日本从20余只,减少到8只;又从8只,减少到6只。当日本的鸟类专家觉得朱鹮已经面临灭绝时,只好将它们全部捕获归笼,希望通过人工饲养,保存这个物种。

不料6只朱鹮中,5只为雌性,更糟糕的是,不久后,其中4只雌性朱鹮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死或伤,而唯一能配对的雌性朱鹮还由于年龄过大,错失了生育时机。与此同时,苏联东部、朝鲜半岛都再无朱鹮的踪迹,这意味着朱鹮这个物种的灭绝几乎已经难以避免。

朱鹮濒临灭绝

此时,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不得不将朱鹮列入“濒危”鸟类。

不久,国际濒危物种等级又出台了新标准,在原来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极危”。

朱鹮毫无悬念地升格为“极危”鸟类。

幸运的是,此时的中国,正恢复了蓬勃的生机——1978年开始,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适应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大势,明确指示中国科学院和林业部集中力量,尽快开始寻找朱鹮。

从此,以中国科学院鸟类研究所刘荫增为代表的朱鹮考察队,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寻找历程。他们在皖鄂一带的大别山区,在江淮的湿地和丘陵地带,在辽东半岛的千山山脉以及河北、山西的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细细搜寻,其历程达5万多公里,足迹遍及中国14个省份。

▲1978年开始寻找朱鹮时的刘荫增

整整寻找了三年,但毫无结果。考察队已经失望了。他们根据三年的考察结果,写出了中国已经没有朱鹮的考察报告——就在报告即将正式送交国务院的关键时刻,考察队长刘荫增提出:再跑最后一次吧,如果还是找不到,再来宣布这个令人沮丧的结果。

1981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刘荫增等人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秦岭,来到了陕西洋县。

此前,考察队已经先后两次深入陕西和甘肃一带的秦岭山区,并且两次都专程来到洋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反复研究,又结合对朱鹮历史分布地的反复踏勘,认为如果中国还存在朱鹮,那么这里最有可能。

幸运的是,这一回他们在洋县的秦岭山中真的找到了朱鹮!

▲1981年5月,刘荫增研究员

在陕西秦岭姚家沟发现的一窝朱鹮

▲1981年四人小组入驻姚家沟

当消息经新华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球播报时,整个世界为之轰动。

令人咂舌的是,此时整个中国的朱鹮仅剩下7只!这同样是全世界仅存的7只!其宝贵程度,无与伦比!

令人揪心的是:7只朱鹮中,有3只属于幼雏。换句话说,全世界只剩下最后两对成年的朱鹮夫妻。无论是它们自身的生理原因,还是周边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它们不再产卵孵雏。对这7只朱鹮来说,蛇会吞吃它们,鹰隼会撕绞它们,闪电会击亡它们,冰雹会砸毁它们,大雪会冻毙它们,缺乏食物会饿死它们……可以说,任何一场难以预测的变故,都会在分分秒秒之间,使得它们灭绝!

▲蛇侵入朱鹮巢

显然,保护朱鹮,不仅刻不容缓,而且如走钢丝!

从这一天开始,朱鹮保护工作者,包括各级政府和广大的洋县人民,如履薄冰地踏上了拯救和保护朱鹮的征程。

▲刘荫增和他的助手们在自搭的简易棚内

观察朱鹮的活动规律

如今,40多年过去了,朱鹮这个珍贵的物种在得到拯救和保存的基础上,已经发展壮大起来。截至2021年世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领导人峰会在昆明召开时,中国已经满怀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在中国大地上,历经40年的保护,已经展翅飞翔着5000多只朱鹮,而世界范围内则飞翔着7000多只朱鹮。

值得骄傲的是,全世界这7000多只朱鹮,无一不源自陕西洋县!

▲朱鹮的美丽家园——洋县

历经40年,朱鹮的数量增长了1000倍!这个几近灭绝的物种终于得到了保存和恢复!

《重现的翅膀——中国朱鹮保护纪实》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广大民众关心的许多问题,诸如:为什么如此浩大的一种鸟类,会以如此迅猛的速度走向消亡?为什么全世界的鸟类学家们,会以如此迫切的态度寻找朱鹮?秦岭是一座怎样的山脉?中国科考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寻找过程?这7只朱鹮是怎样得到保护的?

·

40年的风风雨雨,40年的日夜不息,其间流下了多少泪水和汗水,饱含着多少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懊恼,它集中地体现了朱鹮保护中的中国模式和中国努力。而在所有这些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中,还有一个核心问题:保护朱鹮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拯救和保护它?

其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2021年昆明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中,已经做出了清楚的回答:“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这句话的深层内涵是什么?本书用40万字的篇幅,生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力求能在反映朱鹮的各类作品中,采访最深入,述事最生动,内容最翔实,表达最全面,成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

来源:

西安出版社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媒体:西安出版社  作者:西安出版社

阅读 420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