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周边工厂大肆排污,保护区面积从7万亩萎缩至3万多亩;仅有两名技术人员,却要面对“水涨到哪儿,则管到哪儿”的管理困境……湖北长江天鹅洲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内忧外患”,成为长江生态保护之困的一个缩影。(5月18日《京华时报》)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对白鳍豚及长江江豚等鲸类动物进行迁地保护的栖息地,天鹅洲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大生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誉为“鲸类天堂”的自然保护区,却一直在生态保护方面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这凸显出当前的长江生态保护之困。
可以说,眼下保护区面临的困局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区域面积的“蚕食”。比方说,依据相关保护法规,在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不允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中的核心区还应禁止人类活动。然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不说缓冲区和实验区“风景依旧”,就连本应成为“禁区”的核心区,也依然是“车来人往”,不仅农副业生产“热火朝天”,甚至不少工业项目亦频频“侵入”。
正是基于这样的“内外夹攻”,保护区土地面积从近7万亩递减到而今的3万多亩。这还仅止于“量”的层面,说到污染,更触目惊心: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沿岸城市和工厂向保护区水源地长江直排污水量逐年增长,从2005年的296.4亿吨增加到2014年的338.8亿吨,其直接后果是保护区水质急剧变差,不少地方甚至被鉴定为四类、五类水。
应该说,保护区出现上述危机的背后,实是当地有关部门对生态保护的漠视。或许在当地某些官员眼中,维护生态远不及地方发展现实,因而保护区实际处于一种近似“鸡肋”的地步。譬如,偌大的生态监管区域,竟只有2名专业人员;堂堂的国家级保护区,甚至连监控设施也是空白,全凭“脚跑眼看”。又如,98年大洪水后,保护区上游修建起了堤防,阻断了长江水的流入,让保护区水源皆成死水。而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区甚至连至关重要的泵站也无管辖权,每每用水,总得大费周折。
而漠视导致的直接后果,则是对侵害行为的放纵。譬如,与生态保护息息相关的渔民安置,似乎力度太小,使其至今仍然“捕鱼不止”。不仅如此,甚至对某些企业“入侵”保护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放任其“争地盘、排污水”。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一次调查,仅长江中游的一个江段,“沿岸工矿企业的排污口报备的是一两处,但实际上有好几百处”。
众所周知,长江天鹅洲豚类保护区拥有64科168属238种植物及231种高等陆生脊椎动物,栖居其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和麋鹿,以及二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更是极其珍贵的“国之至宝”。然而,面对如此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再看看这般“有心无力”的保护区,究竟能保护些什么?
近期传来一个好消息,今年保护区将添9名江豚新成员,从而使江豚总数接近70头。也不知届时迎接这些新生命的,是一任污染的江水、日益缩小的地盘,还是整改后面目一新的“生态天堂”,不妨拭目以待。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