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综合动态 > 正文

四川邛海国家湿地公园 2023年“世界湿地日”宣传 ——湿地修复

媒体:原创  作者:邛海湿地
专业号:邛海湿地
2023/2/1 16:10:05

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修复”,旨在强调修复丧失和退化的湿地迫在眉睫,并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并采取措施,修复退化湿地。


2023.2.2世界湿地日宣传海报

自古以来,人们依水而居,湿地周边逐渐发展成人类择居的理想场所。随着城市的不断壮大,大量的湿地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蚕食,“人进湿地退”仿佛是城市进化的必然选择,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矛盾突出。

凉山州、西昌市两级党委、政府高瞻远瞩, 1958年以来,一直持续开展邛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治山治水为核心,立足现实寻找可持续发展支点,进一步树立“保护优先”的思想,坚持西昌市经济社会与邛海保护协调发展。调动各级、各部门投身融入湿地建设,“勇于担当”起邛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的责任,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促进了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协同共生。

一、邛海湿地修复原则

(一)系统推进、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维持并保证邛海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健康,尤其对划入保护范围的湖面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杜绝开发利用行为,维持自然健康的湿地生态过程,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原生性和完整性。水利、林业、国土等部门系统推进邛海流域工程治理和生物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提高邛海流域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系统生态功能。

(二)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原则。坚持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实际情况,引入先进的修复技术和措施,如营造人工湿地、河漫滩改造、底泥疏浚、截污网管建设等,对受到干扰破坏严重的水体和植被等进行生态修复,力求恢复自然湿地应有的生态功能和价值。遵循保护优先、自然修复的原则,减少工程建设对邛海生境的破坏及不协调性,保证邛海优美恬静的自然景观,保证湿地野性之美,保证邛海对鱼类和鸟类等栖息地生态功能的发挥等。

(三)以人为本、合理利用的原则。邛海湿地生态修复建设要充分考虑周边居民利益,鼓励周边居民参与湿地公园的发展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保证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开发利用需要,又不会对后代人利用资源造成威胁,促进湿地保护、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三者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让公众在休闲中了解、感受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功能,增强公众保护湿地的自觉性。

(四)统筹规划、分区施策的原则。协调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保护是利用基础,利用是保护的目的。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湿地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资源,其开发利用涉及到各方利益主体,在建设中要体现公平,使更多的人能够受益。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先急后缓、先易后难。

二、邛海湿地修复措施

(一)坚持立法保护,不搞大开发。

1997年9月《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对邛海开始最严厉的保护,以“坚持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原则,先后打了八场攻坚硬仗,持之以恒推进邛海生态保护。2009年,邛海湿地保护工程更为系统,坚持以“保护饮用水源地、恢复自然湿地”为核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成功修复邛海湿地生态系统。2015年7月,四川省人大再次审议通过该《条例》的修订完善。

(二)创新机制实施邛海全流域保护工作。

1、凉山州和西昌市两级政府建立共管机制。成立西昌市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集中行使流域内的规划、国土、环保、建设、水务、林业、农业、旅游等行政管理职权,组建邛海湿地保护中心,具体实施邛海水环境监测、饮用水源保护等技术支撑工作,同时,建立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监督的生态环保机制,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将邛海重点生态保护项目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强化督查督办,严格奖惩,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强化流域行政统一管理。凉山州委、州政府于2017年6月正式将邛海流域内喜德县、昭觉县的3个乡(镇)划归西昌市人民政府统一管理。2019年1月9日,中共凉山州委八届六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西昌市、昭觉县、喜德县行政区划调整的决议》,四川省人民政府对凉山州调整西昌市等6县(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批复,采取整乡成建制调划方式,将邛海上游的昭觉县玛增依乌乡、普诗乡和喜德县东河乡纳入西昌市统一管理以便对邛海流域进行更好的生态保护,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对现有森林、湿地进行有效保护、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进一步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旅游管理能力建设。

3、邛海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践。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西昌市委、市政府充分落实《邛海保护条例》关于建立邛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的要求。在邛海湿地修复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保障农户土地流转利益,印发了《关于对邛海湿地生态恢复规划范围土地实行生态补偿、统一流转有关事项的通知》(西府发〔2013〕269号),按照每亩3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态补偿补助,为川兴镇、海南乡等乡镇湿地建设规划范围内的群众一次性兑现6年湿地生态保护补偿补助资金2601万元。

4、出台《西昌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意见》。2018年9月21日,西昌市人民政府出台《西昌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意见》,坚持合理利用,确保邛海湿地保护和建设的持久永续。

(三)持续投入巨资修复邛海流域生态系统。

建国以来,国家、省、州、市各级政府对邛海流域投入巨资实施生态保护。

1、实施飞机播种造林。1958-1964年,国家投资1409万元实施东西河飞播造林,在喜德、昭觉、西昌“两县一市”范围内,选择云南松、华山松、蒙自桤木、车桑子、马桑进行飞播。目前保存的云南松飞播林面积为67.0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飞播林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典范”。

2、深入开展流域综合治理。1997年起,针对邛海周边的鹅掌河、小青河、官坝河流域开展综合治理,市水利部门先后投入3200万元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在河道中上游实施谷坊、筑坝拦砂、排导防护工程,邛海周边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20平方公里;在下游实施河岸防洪治理、清淤排滞、水系连通,构建生态水岸。林业部门积极争取各类国家项目支持,投入2亿多元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荒山造林、森林抚育等项目,以实现邛海流域的生态治理;西昌市在邛海保护投入方面不等不靠,在市财政较为困难的条件下对邛海实施“抢救性保护”,2009年启动邛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以来累计投入达50多亿元,完成1-6期2万亩湿地的生态修复、优化提升、维护管理,通过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干热河谷生态治理,优化坡岸滩涂乔灌木配植,恢复受损地区植被,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治,科学修复邛海湿地生态系统。

3、实施邛海湿地生态修复。将邛海周边600~1000米范围土地统一收储用作湿地、林地和岸线缓冲区,对湖滨缓冲带、临近村落区全面实施搬迁还湖工程,开展湖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清退湖区及周邻开发建设,取缔湖内人工养殖点和燃油运营船只,禁止渔业捕捞作业,组织湖滨岸线产业转型发展。2014年成功建为邛海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多年监测,邛海流域内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净化污水、降低噪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邛海流域的环湖水系互连互通,整体形成安全、亲水、景美、休闲的生态景观。

三、邛海湿地保护与修复的效果

(一)生态效益

邛海流域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西昌市政府采用退耕还湿、鸟类栖息地恢复、农业产业调整的方式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最大限度恢复了湖泊湿地水域,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从26.4平方公里恢复到34平方公里,湖水水质得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湿地生态环境得以修复,为水鸟及其相关鱼类、昆虫、微生物的生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的生境,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截止2022年12月统计,邛海湿地共记录到的湿地植物共有维管植物498种(包括芦苇、茭草等17种水生植物,其中野菱为国家 Ⅱ级保护植物);监测到邛海流域内的鸟类共计210种(国家Ι、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达15种)、鱼类42种(其中:20种本地鱼类、22种外来鱼类)、浮游动物42种、底栖动物29种、观赏昆虫91种。邛海以其独特的高原淡水湖泊和四季宜人的气候特征,成为“高原上的明珠,春天里的湿地”,经过多年恢复,景观优美、植被茂密,已形成众多动物觅食、繁衍的栖息场所,成为我国南方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图片1

    邛海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前湖滨带植被大面积萎缩(2006年)


图片2

邛海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后为水鸟、鱼类、昆虫等生物营造了良好的生境 (2016年)

(二)社会效益

凉山州、西昌市两级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坚持修复一片湿地,救活一个湖,造福一方百姓理念。把握好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关系,确立了将西昌市建设为湿地保护与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协同共生模式,让邛海湿地润泽这座春天之城。邛海湿地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首批自然教育学校”、“全国示范河湖示范”、“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全国示范河湖”等国家品牌等荣誉称号。2015年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列入“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2017年,邛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入选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中心编制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指南》中高原湖泊湿地修复的典型案例。邛海湿地保护与康养文化相结合,以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为方向、凝练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重大举措,将独特的高原湿地景观资源融合发展为优势生态旅游资源让邛海湿地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图片4

(三)经济效益

邛海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护从建国以来已历时60余年,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大幅度提升,水生态条件初步得以改善,邛海水质已稳定恢复到Ⅱ类,西昌市经济社会也进入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邛海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以旅游业、生态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2020全国“百强县”西昌排名第75位,为四川唯一入选城市。2022年全年邛泸景区接待游客1104.23万人次,同比增长了0.12%;实现旅游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了4.5%,尽显旅游活力,邛海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热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为西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绿色动力”。据人民大学专家团队研究,邛海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生态保育、文化旅游和水质净化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达280多亿元,实施邛海保护取得的成果正在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图片3

 

阅读 482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