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纪事——感受新的生态保育理念
媒体:原创 作者:老黑
专业号:老黑
2009/6/1 18:58:50
从罗湖口岸到米埔,确切的说是从上水到米埔,以及米埔野外研习中心周围的生态资源现状看,我已从管理效果中明显感觉到香港与大陆在管理方法上的不同。从上水到米埔的路上有树但不多,且不是人工刻意种上的,象是飞籽长成的,没有形状,天然浑成。不象我们内地的廊道林,以路为中心两边排开一边由一行到十行甚至更多不等。从上水通往米埔的路上所能看到的全是鱼塘及鱼塘边上长的零星稀疏随意摆布品种不一大小不等的树,一马平川几十里外可清晰的看见山上的一切。路边及鱼塘边的空地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芦苇和杂草,野花到处都有,鲜艳明媚。只是临公路两边50——100公分范围内的草被割的很低。
这条路上没有见到农耕地(在听香港情况介绍和以后的野外参观学习中也没有见到耕地。倒是听说这里的农村人将不用的耕牛放到山上任其自生自灭,去海岸公园回来的路上就遇见了一头黄牛正在路中央喂小牛吃奶,司机停稳车,没响喇叭,只到它们母子俩个缓缓离开,我们的车才继续往前走。),后来才知道这一块平原及上面的鱼塘属拉姆萨尔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在那边听惯了这种说法,也就老这样写)的资源善用区,由基围(他们说的基围实际上就用土堤围起来的鱼塘或虾池,只是面积大一些,海水涨潮时,将堤上的闸门放开,让鱼苗和虾苗随海水进来,退潮时将闸门合上,等鱼虾苗长大后,在退潮时用网放在闸门的出水口,虾和鱼就能收上来,基围虾就是由此而来。基围里生物种类很多,鱼虾饵料特别丰富。)和后海湾的红树林及海滩组成的380公顷米埔湿地叫资源保护区。待到目的地一下车,举目四周,高度现代文明与自然天生就是牵手共处,停车场和紧邻的路上没有纸屑和垃圾,不算树林却是树林的林地内没有一点人工干预的痕迹,是香港雨多气候适宜植物生长,痕迹被掩盖了,我不愿去多想。与研习中心为邻的有几户散居的当地人,多为白色的两层小楼,都在丛林绿色之中和碧波汤洋的池塘边上,也很少能看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这里很少能见到人,也许你不相信,香港给所有人的印象都不是这样的,但这的确是事实,在那儿停留的三、四天内,除米埔工作人员外也不过十来个人,有锻炼身体的(一人),有匆匆过客忙于生计的。
香港在生态保育(我们那儿叫培育保护恢复,他们这儿叫保育,我听着亲切,权且就这样写吧,反正大家都知道是啥意思。)方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顺其自然,让生物们各得其所,自愿组合,形成一个依赖与拟制并存的生物链,少或不加人工抚育或托育。内地很多地方的生态建设就和香港不一样,特别是不少的北方城市,建设人居环境必有超出自然的想法,不但刻意追求整齐统一,还得色彩形状相互搭配,还要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本地没有的就花钱到外地买回来栽,只要人满意,确切的说是决策人满意,对植物来说,不管你适应不适应,实际上决策者们也不一定知道,拉郎配就拉郎配那有什么,植物们就根本不可能反抗,就是反抗带来什么灾的,说不了我都调走高升了,若是有可能带来些疫源疫病的也只有等表现出来再说了。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各级政府是完全彻底的为着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环境建设和民生健康是我们执政的重点之一,言行科学才能合民心顺民意。
在以后几天的行程中,我看到的几乎都是一样的,山上没见开矿炸石的,森林近乎天然原始,有很多现代化的设施都穿行在乔灌草混交的森林中,在山与山相接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透过车窗一会儿仰视山上的林木,一会儿俯视坡上的绿色波浪,根本看不见裸露的山体。在树木较少的山上也全是绿色,这可能与香港气候有关。在郊野公园近距离观查林地生境,和我们这儿的深山老林没什么区别(我曾经参加数次森林一、二类调查),腐叶把林中的土壤都染成了黑色。虽然来往人员很多,却几乎看不到垃圾,我们团的人都有同感,香港人相对素质较高,环境意识强。我跟在参观团后面边走边想,这种管理方法将会节省很多开支,也非常利于生物多样性之间相处,当然对消除污染也会更彻底,生态效益对环境的影响也会更大。我在香港最大的感受就是空气中悬浮物少,衣服不容易脏,特别是鞋,即便是下雨也不会脏。还有一个不能让更多人知道的秘密,我在家几乎天天要吃缓解血稠和扩张血管的药剧然没吃一粒,还感到很舒服,当然喽,环境再好也不会立马见效,也许还有其它原因吧。
香港没有做资源培育工作,却把资源利用控制的相当严,那儿的人把法看的非常高,几乎没人去触犯它,就说我非常喜欢的吸烟吧,香港不允许在室内吸烟,不管在什么场合(我看到的是这样),香港遵守的就相当好,如果是吃饭时你想吸烟,就在房外吸,逛商店你想吸就忍忍,出商店门再吸。随便丢烟头罚款一千五百元,不管是在路上,还是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商业区,你就很难看到有丢弃的烟头。根据香港法律规定,随便进入湿地自然保护区罚款五万元,因此谁也不愿意随便被罚款。香港土地和其它资源比什么地方都珍贵,却很少有人违法利用的。居李桂禅女士介绍,香港一千一百零四平方公里,六百九十八点五万人,高度开发的地方仅占百分之二十五,适度开发的在百分之四十左右,还有近百分之四十没有开发,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呀,他们为生态系统的其它物种留出了生存空间,对污染物排放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生态良性循环的效果在这里就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人们在这里生存生活就感到有在别处享受不到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