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蕨类植物之美,保护和利用好蕨类植物
张宪春
蕨类植物和石松类植物均是通过孢子来繁殖的维管植物。过去分类上常把它们作为一个门,即蕨类植物门,包括松叶蕨类、石松类、木贼类和真蕨类4 类。通常也把前面3 类称为拟蕨类(fern allies);把最后一类称为蕨类(ferns), 包括厚囊蕨类、原始薄囊蕨类和薄囊蕨类。现代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具小型叶的石松类是整个维管植物的基部类群,而大型叶的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互为姊妹群。在演化进程中,相较于藻类和苔藓植物,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大部分生活史都脱离了水体环境的束缚,充分适应陆地生态环境,成为陆地森林系统中的重要组成。
中国地域宽广,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全球34 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涉及中国的有4 个,即中国西南山地、喜马拉雅山地、印度- 缅甸山地和中亚山地,特别是横断山脉位于中国西南山地的核心地区,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中国的蕨类植物异常丰富,在亚洲乃至全球均占有重要地位。全球近1.2 万种蕨类植物中,我国有约2130 种,是已知蕨类种数最丰富的国家。
蕨类植物形态优雅,富有热带气息,深受大众喜爱,被广泛应用在园林绿化和家居生活中。此外,它们中不乏重要的药用植物,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特效药―石杉碱甲即提取自我国南方广布的长柄石杉,又名“千层塔”;由于极具药用和观赏栽培价值而被长期过度采挖的金毛狗,现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槲蕨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骨碎补”被大量使用,资源已经面临枯竭。诸如此类被人类大量利用,造成生存状况堪忧的蕨类植物还有很多。
我国蕨类植物学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完成了《中国植物志》和多本地方植物志中蕨类植物的编写,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类群开展了研究,如树蕨、水韭属、槲蕨、观音座莲类、金毛狗属、石杉属和马尾杉属等的栽培繁殖工作,为我国蕨类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期专栏“蕨美星球”将带领大众走遍全球,领略蕨类植物的妙用;一窥名如其形的鹿角蕨真面目;重走作者的科研之“蕨路”;来到西南山地的核心云南,看看这里的蕨类多样性;通过电子显微镜揭秘蕨类植物的繁衍;走近侏罗纪时代的植物霸主―桫椤,共同感受蕨类植物之美、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和生命之神奇。
作者简介
张宪春,男,1965 年出生,河南省南阳市人,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学会蕨类植物专业委员会主任,《马来植物志》基金会董事,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编委,Journal of Species Research 编委,Turczaninowia 等编委。曾任《中国植物志》青年编委,国际植物分类学会理事,Flora of China 编委,《泛喜马拉雅植物志》副主编,中国花卉协会蕨类分会主任,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蕨类保育委员会主任,Indian Fern Journal 咨询编委等。
张宪春多年来坚持野外工作,采集了大量标本,并整理了众多文献资料,独立完成《中国植物志》9 个科的编研,建立蕨类植物新科2 个,先后发表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研究进展:兼论国产类群的科级分类系统”和“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近年来对中国卷柏属植物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编写了《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石松类和蕨类名词及名称》《中国茂兰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等分类学专著,修订再版了《中国蕨类植物图谱》。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60 多篇,主编和参加了20 多部专著的编写,已经指导中外研究生20 多名。
张宪春2008 年荣获印度蕨类协会 Bir 教授荣誉奖章,2009 年荣获《中国植物志》编写集体成果奖。
https://mp.weixin.qq.com/s/DkBToEId4ai9ieTkR-z6og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