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的保护地

红树林的保护地

2004 年12 月26 日,由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使数十亿吨海水“移位”,释放出相当于6000 多颗原子弹的能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成为21 世纪初期最惨痛的自然灾害。然而,在这次海啸中,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 户人家却幸免于难, 这要归功于当地茂密的红树林。此外,在泰米尔纳德邦另外的3 个村子,每个村子有超过1000 户的人家,那里的红树林也使海啸危害降到了最低程度。这场意外的天灾使人们对红树林这样的“救命树”不禁刮目相看。印度洋海啸给人们的教训之一,就是人类对沿海红树林的破坏加剧了海啸的破坏力度。海啸发生沿岸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啸造成的灾害降到了最低程度,在有些红树林非常茂密的海岸沿线,甚至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专家认为“红树林充当着天然缓冲器,抵御频频袭击海岸的飓风以及其他的海洋风暴”。

红树林是地球上唯一的热带海岸淹水常绿热带雨林,是一种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世界上的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共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在东亚,一个在中南美洲,而以东亚的较为繁茂。我国的红树林与东亚的红树林是同一类型,我国红树林分属20 科25 属37 种 ( 另有资料为16 科20 属31 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面积1.46 万hm2。在我国,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红树林资源量最为丰富,其面积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1/3 强。在太平洋西岸,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我国的红树林都具有代表性。红树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地理纬度、气温、雨量有极大关系。海南岛东海岸的文昌一带红树植物郁郁葱葱,树高12 ~13m;在纬度高一些(北纬21º37')的广西山口附近,红树植物树高可达3 ~ 5m;在福建泉州湾中红树最高2.2m,在北纬27º20' 的福建省福鼎沙埕港内,红树的高度只有0.8 ~ 1.0m,呈灌木丛出现。红树林为热带海岸独有的地理景观,与其他海岸风光比较有一种截然不同的别致风情。红树林生长在海岸滩涂,处于低潮线与高潮线之间 ( 称潮间带) 。潮涨时,红树林基本被淹没,仅见小部分树梢;潮退时,又全体露出,恢复红树林形象,每天一出一没,因而被称为“海底森林”。人们深入其间,举目远望,满眼树干、树枝、树根、树叶障目,无论你如何睁大眼睛,总是望不到尽头,也无论你如何左顾右盼都分不出东南西北,如入迷魂阵之中。抬头仰视,可见丝丝白光透入,在泥面和水面上放出道道光芒。

红树林并不是红颜色的树林,因可从其树皮中提炼红色染料,所以称之为“红树”。红树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生长在海湾、河口,长期受到海水的浸泡和台风的袭击,这些林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和繁殖能力。红树林的繁殖很独特,当果实成熟,种子就在果实内发芽长出幼苗,果实落在海滩淤泥中,果实内的幼苗几小时后便可生根,若被海浪冲走,便随波逐流在水上漂泊,一遇到海滩就扎根生长。这种繁殖方式,在植物中是很少见的,被称为“胎生树”。

红树的叶子又厚又硬,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叶片上还有许多排盐腺,以排除海水中的盐分。红树靠着树干基部纵横交错而发达独特的支撑根、呼吸根和气生根,扎根海滩。茂密生长的红树林固滩护堤的能力很强,对风浪具有强大的“消能”作用,是抵挡海啸的天然屏障,它们的作用是海岸陆地防护林所不能替代的。红树林犹如一道绿色长城,能抵抗猛烈的风浪冲击,保护海岸河堤,保卫着沿海的农田和村舍,被誉为“天然海岸卫士”;同时,红树林的根能积沙淤泥,开拓新的滩涂,因此又被称为“造陆先锋”。另外,红树林还可以防止污染、过滤陆源入海污染物、减少海域赤潮的发生。

红树林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白骨壤的成熟果实可以作蔬菜,叶子可以作饲料;木榄和秋茄的胚轴可以作为木本粮食;木榄、银叶树、白骨壤、老鼠簕、海杧果、海漆、黄槿等红树植物均含有萜类、多糖和生物碱等化合物,具有抗艾滋病、抗肿瘤、抑菌和抗氧化等活性,较高的药用价值;红树科植物的单宁是优质的鞣料和染料,而且含量比较高,特别是真红树植物,如秋茄、红海榄、木榄、桐花树、海漆等树皮的单宁含量通常高达10% ~30%,国际上很多红树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已经广泛将红树植物作为鞣料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据专家保守估计,中国红树林总的生态功能价值为每年23.7亿元,这其中还有大量的直接和间接价值没被计算在内,如景观生态价值、湿地系统营造价值、风险及污水去除价值、降低赤潮发生频率、自身药用价值、经济用材价值等等,如果这些项目均被科学地计算在内,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将大大提高。

然而,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加,红树林的生存空间日显窘迫。旅游业和养殖业的丰厚利润,驱使人们大量砍伐海边的红树林。红树林正被人们一点点地蚕食。在利益的驱使下,红树林这样一个“海岸守护神”、“造陆先锋”,仍然摆脱不掉被人类破坏的命运,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近40 年,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由于围海造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不少地区的红树林面积锐减,甚至已经消失。1956 年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显示,红树林面积约为4.2 万hm2,而1981 ~ 1986 年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统计,红树林面积减少到1.46 万hm2,不及世界红树林总面积的0.1%,而且现存面积的80% 以上以低矮的次生灌丛为主。即使是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多年的今天,有些人仍无视国家法规,急功近利,依然在大片地砍伐红树林,包括几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砍伐破坏,其中广西的红树林最多,损失也最大。

人与大自然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唇亡齿寒。人类的贪婪使红树林大面积消失,大自然也以自己的方式使人类承受着自己的后果。如1998 年,我国南澳、深圳、珠海、惠东、阳江等地海域先后暴发了大面积的赤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2004 年的印度洋海啸更是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灾难可能是一种来自上苍的警示。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但灾难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人类自身就难辞其咎。因此,即便人类真的强大到能把握世界万物的地步,仍然应该对大自然保持敬畏。由于贪图经济利益而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伤害,最终都将以另一种形式丝毫不差地回报在人类身上。人类再也不能无休止地扩张地盘追求经济利益,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了!

红树是我国的保护物种,政府已先后建立了20 余个国家级、省级、县级红树林保护区,制订了相应的保护法律法规。到2008 年,我国已有6 处红树林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