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权威气候变化专家警告,水资源缺乏将成为本世纪中国农业的最大威胁,最近的全国性干旱只是个开始。
随着中国各行各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可用于农业灌溉的用水不断减少。“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20年之后中国将面临5%到10%的食物短缺。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个结果将是很可怕的。”中国气候变化专家林而达说。目前他是中英合作项目“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的中方带头人。
林而达表示,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用地的影响范围正日益扩大。2005年农田受灾面积为3882公顷,而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攀升到4899公顷。
“最近50年不遇的全国性干旱仅仅是个提醒,”林而达说,“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加重,中国的北方将面临更加频繁、更加恶劣的干旱。”
在二月初情况最严重的时候,春旱影响了被称为“中国面包篮子”的北部冬麦主产区,至少12个省份受灾,共计160万公顷的农作物面临枯死的危险。由于上周的降雪降雨,目前八省范围内的受灾面积已经降到49.7万公顷。
2007年由多个中国政府部门联合出台的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报告认为,在未来几十年内,随着气候变暖,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7%到10%。
“但是,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会变得更干。”林而达说。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水的消耗和蒸发,植物的蒸腾也会加快。新增加的降水量不足以填补因温度升高而造成的额外消耗。
林而达说,过去半年内降水不足只会——而且将会继续——加重水资源缺乏对中国北方的长期困扰。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集约化农业的开展、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这个原本干燥的地区的水资源消耗也在急剧增加。
中国工程院院士、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学家山仑说,华北拥有不到全国20%的储水量,却居住着超过全国 40%的人口,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还拥有超过全国50%的可耕地。他说,这使华北平原的水资源供给每年面临400亿吨的短缺。
根据模拟未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实验,林而达和他的同事们估算,到2050年气候变化将使中国的农作物歉收14%到23%。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