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曾被人称作“祟明岛”。相传,东晋末年,孙恩农民起义失败后,起义军的几排竹筏飘浮到了靠近东海的长江口,在江边的泥沙中搁浅。这些竹筏拦住了滚滚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形成了一个沙嘴。这片沙嘴尚未完全露出江面,随着江水海潮的涨落,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之感。人们说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显显”,于是便给它起了名字叫“祟明”。后来,这片沙嘴泥沙越积越多,变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成了一个小岛,再也不受潮涨潮落的影响了。此时,当地的群众见此岛屹立在汹涌澎湃的江水海潮中,气势壮观,天水相际,已不再将其视为怪异,并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于是人们便把“祟明”改称为“崇明”了。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就位于这个长江口门户、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的东侧。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简称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的东北端,长江入海口处,距上海市中心 ( 人民广场 ) 46km,距崇明县城桥新城 48km。0m 线以上的滩涂面积为 120km2,加上 0m 线以外3km 宽的水域面积为 145km2,这两部分面积为 265km2,属天然湿地,为一级保护区;1968 ~ 1992 年围垦面积为 61km2 ,属人工湿地,为二级保护区。整个东滩湿地由团结沙、东旺沙、北八效 3 块组成,东西宽 25.16km,南北长 25.33km。崇明东滩湿地是上海市目前仅存的典型滨海湿地,主要包括滩涂、河口水域和部分人工湿地。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 1、2、4、5、6、8,该湿地正常状况下维持水禽物种超过 1% 的个体数量。1992 年被列入《中国保护湿地名录》 ,并且国务院 10 部委制定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将崇明东滩列入优先保护序列。1998 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1999 年被正式纳入东亚—澳大利亚涉禽保护区网络,2002 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崇明东滩素有“绿色海洋”之称,面积广阔,气候条件适宜,光照、温度、降水、风等均有利于候鸟在不同的季节迁徙、停留。资源丰富,植被和动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主要由滨海盐生植被和滨海沼泽植被组成。在近岸区,由于滩涂的高程比较高,滩涂群落以滨海盐生植被为主,如白茅群落和结缕草群落。但由于多年强度围垦造田,滨海盐生植被面积保存很小,主要以滨海沼泽植被为主,周边有一些人工植被类型。有底栖动物52种,其中甲壳类26种,软体动物12种,环节动物12种,腔肠动物和纽形动物各1种;已记录的鸟类54科265种,以鹤形目、鸻形目、雁形目、鹳形目、鸥形目鸟类为主, 水鸟109种, 其中留鸟仅4种,夏候鸟 7 种,冬候鸟 48 种,旅鸟有 50 种;鱼类63种(2001调查统计) ,约占上海地区湿地鱼类的55.26%。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白头鹤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黑脸琵鹭、白琵鹭、小天鹅、灰鹤、白额雁、鸳鸯、小杓鹬、小青脚鹬等;列入中日、中澳政府间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鸟类分别为156种和54种。另外,还有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 中华鲟和白鲟。
崇明东滩是我国候鸟南北迁徙路线的东线中段驿站,又是水禽的越冬地,位于国际著名的候鸟亚太迁徙路线上。每年在崇明东滩过境和越冬的湿地鸟类有 100 多种,总量达 200 万~ 300 万只,约占我国鸟类总数的1/10,占上海地区的 1/4。亚太迁徙路线上的候鸟,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从其主要越冬地澳大利亚迁往其繁殖地西伯利亚时途经崇明东滩;9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时再次途经崇明东滩。一般南迁时结群小而迁徙延续时间长,在崇明东滩滞留时间也稍长(5 ~7天) ,而在春季北迁时往往结群大而迁徙延续时间短,在崇明东滩滞留时间也短(3 ~5 天) 。
崇明东滩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是东亚季风盛行地区,冬季盛行偏西北风,4月份以后多东南风,年平均温度15.3℃,冬季因东、北、南三面受水面热效应的影响,气温要比该区域的西部高出 1℃,水域不冻结。年均降水量为 1000.4mm,无霜期达 229 天,年平均日照2129.5h。崇明东滩土质类型多样,海堤以内为水稻土、灰潮土、滨海盐土;海堤以外为潮滩盐土。崇明东滩是长江口北支、北港水道落潮流崇明岛影缓流区的泥沙堆积体,崇明东滩东侧流速比南、北侧小,而且涨急以后流速逐渐减少直至落枯,上滩流带来的泥沙随着挟沙力的降低而不断淤积,使滩涂不断向海淤涨,在补充地下水、拦截泥沙和沉积物以及防止岸滩冲刷和稳固崇明岛岸线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崇明岛从长江口的两个小沙洲,逐渐演变成中国第三大岛并成为世界最大的河口沙岛,期间经历了 1000 余年的沙洲滩涂涨坍变化。滔滔长江之水每年挟带 3.53 亿吨泥沙奔腾东泄,在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变缓、比降减小等因素,受咸水顶托而成絮状沉积,日长夜大,由星星沙洲滩涂逐渐成陆扩大。最早露出水面是在唐朝武德元年 (618 年 ) ,当时位于南通狼山以东、海门以南的江面上涨起的两块沙洲,时称东沙和西沙。696 年有姚、刘等六姓渔民先后登沙,是开发崇明的先驱者。到五代初 ( 约 907 年 ) 朝廷在西沙设立崇明镇,以后又经无数次涨坍变化 ( 西坍东涨 ) ,沙洲滩涂逐渐东移合并扩大,至明末清初,便形成一个大岛。新中国成立时全岛面积达 608km2,50 多年来通过促淤圈围滩涂,崇明岛面积扩大了 1 倍多,如今已达 1222km2。
崇明东滩的建设和发展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土地资源。崇明东滩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自然资源,为上海市民旅游度假休闲提供了极佳场所,尤其在观鸟和开展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崇明东滩同时也是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河口生态研究的重要场所。海堤内已围垦的湿地还是绿色农业的生产基地和广阔腹地。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