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代拟稿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

媒体:原创  作者:陶思明
专业号:陶思明
2016/6/20 11:11:55

估计这些意见和建议不会有哪一条被采纳,发在这里和感兴趣者作个交流,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  2016.6.20

 

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

保护工作的意见(代拟稿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这份文件很重要。感谢你们网上征求意见,为社会上同样关心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同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机会。经认真学习领会文件征求意见稿,结合对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认识及工作现状的了解,感到有以下问题需要提出,并特别希望其精神能充分反映在文件中。

1、建议文件定位在“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标题可改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意见》。理由:保护水生生物是通过保护其栖息环境(栖息地、生境)长江河流湖泊生态系统实现的,虽然有打击非法捕捞方向的工作,但问题更突出、解决难度更大的是人类活动对栖息环境的干扰破坏。就目前氛围看开宗明义只讲水生生物,有可能进一步强化直接以野生动物生命体为工作对象的各种保护活动,而置生境于不顾,水生生物无从受益。同时建议不要只以“鱼”注释“生态宝库”,可用诸如长江河流湖泊生态系统水文情势复杂、生境类型多样,分布水生哺乳类、鱼类、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和水禽等生物分类学上几乎所有类群的生物,特有、孑遗、珍稀物种多等表述,防止以偏概全,以渔业生产代替水生生物保护。

2、建议文件系统分析指出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形势、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以利坚定长江水生生物应该在长江中保护也一定能够得到保护的理想信念,反对以任何形式唱衰、否定长江自然本体和就地保护,反对消极等待未来长江生态环境变好而不是从自己做起,重构对长江的信心、对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对就地保护的信心及话语体系。如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涉长江相关规划区划、纲要计划、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政策性文件,在不断强化长江保护地位、明确保护方向、完善保护措施,实现保护的主流化上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管控化解人类活动威胁不断取得进展,停建小南海水电站和赤水河梯级电站,长江干线航道整治中水富-宜宾段无限期推后,南京以下深水航道项目不在镇江豚类保护区新开航道,以及沿江沿湖渔民、涉水单位和民间环保组织、志愿者队伍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保护等;鄱阳湖江豚10年来稳定在450头左右,洞庭湖江豚数量出现回升,许多有分布江段的江豚数量都比较稳定,白鱀豚虽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但仍有发现等,这是大自然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倔强坚持,也说明物种保护并不奢侈,威胁减一分、保护就能长一寸。

3、建议文件明确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导思想,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重要讲话精神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按照《生物多样性公约》阐明的“就地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维持和恢复物种在其自然环境中有生存力的群体”的要求,整体维护长江水生生态系统自然性,整体改善长江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整体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实现水生生物与其生境河流湖泊生态系统、豚类与其他水生生物、豚与豚、鱼与其他水生生物、鱼与鱼等,依其自然存在态一体化保护。坚守保护价值追求,理直气壮地纠正保护中各种与“自然”、与“野生”、与“生境”、与“多样性”等主题背道而驰的做法,坚决反对只“保护”某些明星物种而置其他物种于不顾,将水生生物与其生境、物种与物种分而治之,试图离开自然保护自然的做法。只要以就地保护和人类威胁管控为中心,生态系统自然性有恢复,无论何种生命现象乃至无机环境都会共享保护,不会有谁漏掉保护。

4、建议文件增加对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的规定,以使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和保护工作者有所遵循,推动实际保护工作聚焦到协调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深入经济社会层面向减免人类活动威胁要成效。诸如坚持保护优先千方百计减免经济利益主导的开发破坏;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坚决纠正同样增加人为干扰甚至带来严重破坏效应的保护行为;坚持管控人类活动主要威胁为长江河流湖泊生态系统持续减压减负;坚持保护恢复水生生态系统自然活力与水生生物自然对策防止以人为力代替自然力;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保护恢复长江河流湖泊生态系统自然性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等。

5、建议文件就统筹长江经济带特别是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综合保护管理相关政策措施,系统性管控化解涉长江开发建设、生产运营、兴利除弊中的主要威胁作出安排,明确各部门促使涉长江人类活动更加轻型化、减量化、生态合理化,主要威胁得到管控化解的工作目标。诸如农业部门以职能牵头协调、全面督查;环保部门进一步严格涉江项目水生生物保护准入和水污染防控治理;水利部门坚持人水和谐保护长江河流湖泊生态系统自然性实现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交通运输部门建设生态航道港口加强航运生态化管理实现长江水运绿色发展;发展改革和能源部门落实一批水电站等涉江项目不再建设并积极推进已建项目生态化无害化运行;林业部门加强湿地水生生物保护等。理由:现文件威胁管控只强调了农业部门的全面禁捕和打击非法捕捞,未明确其他部门更具决定性的工作如何落实,有可能使加强保护成为空头支票。因为渔业同样是受害者,相比1950年代50多万吨现在捕捞量才5万吨,何言过度捕捞。鱼主要是出生少了而非捕捞多了,生境破坏是主因,但全面禁捕不解决其他因素导致的生境问题,只有循着因果关系充分调动有关部门、地方、企业、社会的积极性,凝心聚力多措并举为包括鱼类在内的长江水生生物创造乐于多出生、多成活的更好生境条件,保护也就确有成效了。

6、建议文件就系统规划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工作,提出目标方向和主要内容等方面的要求。诸如列出负面清单,落实一批河段不再开发、一批涉水项目不再建设;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立河流国家公园,强化就地保护机制;加大“二选一”项目不可逆生态影响的研究论述,积极争取向有利于保护方向转化;加大已有生产设施运营生态保护引导,不断克服生态缺陷、减轻生态影响;研究各行业绿色化、无害化实现形式;拆除失去功能或几无效益的各种涉水构筑物、建筑物,改善河岸生态,打通河湖水系连接;禁止围网养殖,清除废弃渔网;研究如何为长距离洄游生物上下行通过水坝水库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使其依自然对策完成生命里程;进行重要生境编目和管控措施公告;建立开发建设、生产运营、兴利除弊各要素重点威胁源管控监测制度,主动掌握威胁因子变化及管控效果;建立长江生态变化简易标准,防止极端化解读某些变化中的自然现象,以讹传讹乱上项目等,借以不断提高就地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7、鉴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人工繁育、迁地保护,既不管控人类活动威胁,明显有异于国家“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决策部署,挫伤,弱化、延宕就地保护,甚至表示对长江的失望、对就地保护的否定,又不以自然为依据,把保护孤立化、个体化、去自然化,看不到维系物种生存发展的复杂生物学、生态学问题,而以人的意志为意志,为物种设计完全不同于自然背景的生存环境和生命流程,常引发野生动物怨声载道、以死抗争,捕捉难,成活难,“野生”变“家养”难,再由“家养”变“野生”也难。诸如捕捉中定向围捕或使以机械力或先捕捉一批再从中挑选等,使当事动物和伴生水生生物受到巨大伤害,如果对某物种采定向清除式捕捉更是人与自然的战争,也简化了自然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无从谈起反而更加冲突。建议文件明确规定人工繁育、迁地保护退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实务,将其严格限定在科研单位项目层次上,除已有外不再新上任何迁地保护项目,无限期停止以任何理由从长江捕捉析出任何保护物种活体,家财万贯尚经不住日削月减,岂可容忍为了保护不断往外倒腾长江日暮西山的保护物种个体。指出如江豚的希望在于1000多头自然种群而绝非几十头人工种群。

8、鉴于现行渔民误捕长江保护动物报告、奖励制度,使多数误捕动物被“救护”到别处用于其他目的而未能重回长江,少量回到长江的亦需经历滞留误捕者手中等待相关单位查验、检测、交接等复杂而完全没有必要的人为干扰折腾,是野生动物不可承受之重,特别是不能排除经济激励机制下出现更多的有意“误捕”现象。这构成了保护性破坏,有损于渔民依法履行保护职责的本分,也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九条“捕捞作业时误捕水生野生动物的,应当立即无条件放生”,第十八条“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规定,建议文件提出清理废止诸如此类不合法、不利于自然本体发展和就地保护的制度、做法。

9、建议文件就端正长江水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工作方向提出明确要求。自然保护区为保护自然生态而建立,任何时候都必须以自然为本,带头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有效管控化解人类活动威胁,显著扶强扶壮自然力,削减人为力,为最大程度恢复长江生态系统自然性、水生生物自然对策创造条件。禁止自然保护区搞人工繁育、迁地保护,清理废弃各种人工繁育、迁地保护设施;禁止从自然保护区捕捉、输出任何保护物种活体,把全部精力用在面向社会做好威胁管控上;考核保护工作应以威胁是否减免、自然对象物是否受益为标准。

10、建议文件明确提出反对珍稀濒危物种频繁科学考察式保护和明星物种“准确”计数式保护,它不但没有管控威胁的主动意愿和实际效果,反而增加了威胁。如是了解情况,有单位过去仅白鱀豚就考察过130多次,有学者解剖江豚达200多头,自然背景足够清楚、各种信息足够使用,无需重复获取加大人为干扰。在现状长江河流湖泊生态系统与威胁因素未发生大的变化变故前,建议无限期停止相关考察活动。明确提出反对可繁育物种人工增殖放流式保护,从中华鲟已经累计放流600多万尾可长江中华鲟并没有因此而增加,以及一些放流自市场采购标准化苗种(说明不是保护物种或不濒危)情况看,这项工作徒有放流热闹场景并无保护效果,反而促使更加不重视栖息地保护,应坚决停止,转而把工作重点和资金投入放到关键生境的恢复和有重大不利影响人类威胁的持续管控化解上。提出规范信息发布制度等要求,确保相关数据真实性,以正视听,有利于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并对物种灭绝或功能性灭绝宣布权及宣布程序做出规定。

以上有不妥之处敬希见谅。

此致

                                                             陶  思 明

                                                             一名自然保护和保护区工作爱好者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日

 

附录: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代拟稿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发布单位: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日期:2016-06-07 14:29关键词:水生生物保护

 

为全面贯彻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切实做好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保护和修复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根据中央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关指导意见,我部在组织专家深入研究论证和行业内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代拟稿)》,拟提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现就代拟稿有关内容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2016年6月10日前反馈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娄巍立

电话:021-62453022,13636345350

电子信箱:changzihuan@agri.gov.cn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代拟稿征求意见稿)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是世界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河流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分布有鱼类370余种,其中特有鱼类170多种。近年来,受水利工程、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特别是珍稀特有物种全面衰退,白鳍豚、白鲟已功能灭绝,中华鲟、江豚等极度濒危,“四大家鱼”种鱼苗发生量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了97%。保护长江水生生物,修复水域生态,事关长江经济带的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为全面贯彻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切实做好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保护和修复长江水域生态环境,现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要求:按照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部署,把长江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着力破解长江生态难题,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落实保护责任,全力拯救长江珍稀濒危物种,全面遏制长江物种衰退和生态恶化趋势,有效恢复长江生态功能。

工作目标:到2017年,率先在长江各级各类水生生物保护区内实现全面禁捕,完成涉水工程普查和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划定重要水域生态红线,明确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到2020年,力争实现长江流域全面禁捕,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生生物资源得到恢复性增长。

一、开展抢救性保护

(一)实施中华鲟和江豚抢救保护行动。加快中华鲟接力保种基地建设,2020年前在三峡库区、长江故道、河口、近海等区域建成8个中华鲟救护保种中心,通过人工干预完成中华鲟生活史关键环节生境再造和分段圈养保护。实施江豚迁地保护,在鄱阳湖和洞庭湖建立2个江豚救护中心,新建洪湖、千岛湖、柘林湖、高宝湖、廖家沟5个江豚迁地保护区,力争2020年前江豚种群数量实现恢复性增长。

(二)加强区域性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物种历史分布和现实生存情况,编制本地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计划及分阶段实施方案,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保护措施,全方位提升区域性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作水平,尽快扭转不同等级濒危物种种群衰退趋势。

二、推进长江全面禁捕

(三)加快实现全面禁捕。沿江各省(区、市)要列出所辖水域禁捕时间表,实施更严格的禁渔期制度,逐年压减捕捞强度,确保2017年率先在长江各类各级水生生物保护区内全面禁捕,力争2020年底实现长江流域全面禁捕。

(四)大力推进渔民转产转业。加大转产转业工作力度,制定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捕捞渔船赎回和拆解标准,统筹利用好柴油补贴、生态补偿和禁渔期生活补贴等资金,推动渔民“退捕上岸”,为长江全流域禁捕创造条件。

(五)强化支撑保障措施。加强退捕渔民的实用技能培训,加大再就业扶持力度,努力拓宽渔民转产转业渠道。统筹推进渔民上岸安居、教育、医保、低保、养老及扶贫等方面政策落实,完善退捕渔民相关保障机制,使其生活上无后顾之忧,确保“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不返捕”。

三、加强栖息地保护

(六)完善保护功能区体系。在重要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根据保护需要划定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形式的保护功能区,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类型齐全、重点突出的水生生物保护区体系,确保至2020年各类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天然水域总面积的30%。

(七)提升重点保护区等级。加强对各级各类已建成的水生生物保护区管理和指导,在管理机构、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撑保障,确保保护区功能有效发挥。各地要根据保护工作需要,及时提升重要濒危物种保护区等级。2016年推动上海长江口和湖北宜昌省级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2017年推动一批省级江豚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八)开展保护区清理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对各类各级水生生物保护区的管护力度,全面清理整治保护区内对主体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人类活动。加快开展保护区内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做好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2017年前实现各级各类水生生物保护区内全面禁止捕捞作业。

四、开展生态修复

(九)恢复重要水域自然生境。恢复自然河道和鱼类栖息地,逐步恢复长江重要支流和湖泊自然生境。实施黑水河、普渡河等河流的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逐步在长江干支流河漫滩、洲滩、湖泊、库湾、岸线、河口滩涂等生境推广实施,力争2020年前基本恢复重要支流受损水域生态功能。

(十)推进生态调度与江湖连通。科学规范水电站运行管理,优化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开展基于水生生物需求的生态调度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水域生态的负面影响。研究建立江河湖泊生态水量保障机制,维持流域生态系统水资源平衡。实施灌江纳苗,推进江湖连通,恢复鱼类洄游通道,确保通江时间满足水生生物洄游的需要。

(十一)强化规范增殖放流。根据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水域生态容量,针对珍稀濒危物种制定科学有效的放流规划,科学优化品种结构,加大放流规模。整合长江流域珍稀濒危物种的增殖放流站和原种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严格控制放流苗种质量。加强社会公众和宗教团体参与增殖放流活动的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严控无序放流,严防外来物种入侵和种质污染,提升放流效果。

五、严厉打击非法捕捞

(十二)全面清理取缔“绝户网”和“电毒炸”。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都要设立巡航执法督查制度,落实执法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保持高压执法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清理取缔“绝户网”和严厉打击“电毒炸”等非法捕捞行为,大力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

(十三)联合开展“清江行动”和“清湖行动”。“十三五”期间,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在生态保护重点水域及问题突出水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各种非法捕捞行为和作业工具进行集中清理整治。重点在长江口开展“清江行动”,在鄱阳湖和洞庭湖开展“清湖行动”,视情在其他问题突出水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十四)联合打击非法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行为。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非法经营利用野生水生动物的联合监管机制,设立举报电话,对非法贩卖、加工利用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行为进行查处,重点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监管,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并对典型违法案件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营造保护长江珍稀濒危物种的消费习惯和舆论氛围。

六、严格管控违规涉水行为

(十五)严格监管涉水工程。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挖沙采石、航道疏浚、城镇建设、岸线利用等涉水活动的规范管理,根据水生生物分布情况和保护需要,科学划定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上述活动对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态造成破坏的,有关地方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环境恢复、生态修复和损害补偿。有关执法机构要加强执法监管,通过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等方式,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各种违法违规开发活动。

(十六)大力防控水域污染。加强渔业水域污染防控,开展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及时处置各类突发污染事故,严格依法查处各类污染事故。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禁止在各级各类水生生物保护区水域新建排污口,已建的排污口要确保达标排放。2017年底前,建立重要渔业水域排污总量和水质状况台账,逐步减少重要渔业水域排污口的排放总量,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十三五”期间重要渔业水域水质有明显改善。

七、推行水域生态考核

(十七)划定水域生态红线。根据长江珍稀濒危物种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于2017年底前完成重要水域生态红线的划定,明确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对生态红线范围内已经存在的涉水设施进行全面普查,对水域生态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的应坚决查处,并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

(十八)实行水域生态考核。全面开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摸清资源状况,建立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体系和资产评估体系。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2017年底前要完成水生生物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建立水生生物资源资产台账,定期公布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政府水生生物保护主体责任督查,通过水生生物资源资产存量及变动情况统计,定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资产考核评价,建立约谈制度,严肃处理生态监管失职渎职行为。

(十九)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规范涉水项目管理,强化水生生态影响分析,落实生态补偿补救措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于2017年底前对现有涉水工程开展普查登记,对已建工程开展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依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建立健全水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确保环评修复补偿措施和资金使用落实到位。整合各类补偿资金,统筹用于流域性受损生态的补救和修复,增强补偿措施针对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八、强化科技支撑保障

(二十)加强生物学基础研究。依托各级相关科研教学机构加强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的生态生物学研究,攻克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技术瓶颈,通过人工繁殖、驯养、放流等配套技术,逐步恢复不同区域、不同物种的天然种群。

(二十一)建立珍稀濒危物种基因库。加快开展物种基因收集、保存、扩繁等方面工作,推进珍稀濒危物种的基因研究,探索利用现代基因技术手段提高保护水平的方式方法。力争2020年末初步建成长江重要水生生物物种基因库,确保现有物种基因得到有效保存。

(二十二)健全监测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提升水环境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到2020年,建成覆盖长江重要栖息地的物种及生境监测网络,建立监测公报发布制度。

九、提升执法监管能力

(二十三)加强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根据长江生态保护工作的需要,切实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保障执法工作经费。强化执法装备设施建设,推广应用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执法监管效率。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升执法机构依法履职能力。

(二十四)完善执法管理协作机制。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惩治力度。逐步完善部门协作、流域联动、交叉检查等形式的执法合作和联合执法,提高流域性重点水域和交界水域管理效果。推动建立护渔员制度,构建群防群护的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渔政执法督查制度,依法追究严重失职渎职行为责任人责任。

十、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二十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积极开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工作,突出公益属性,积极推动水生生物保护宣讲进机关、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六进”活动,全面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重点宣传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和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计划,以及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的保护政策和相关措施,提高社会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参与长江大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十六)设立保护公益基金。探索建立多渠道的保护机制,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水域生态保护工作。拓宽保护工作资金筹措渠道,鼓励社会支持和资助长江生态保护事业,着手设立长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公益基金。

国务院办公厅  2016年 月 日  (此件公开发布)

 

 

阅读 203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6/10/20 9:08:06写道:
为水生生物保护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既然是国务院发文,珠江流域的事情什么时候关注一下呢?
游客于2016/7/4 8:56:49写道:
[good]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