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四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的重要子活动——第二届洪泛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在永修吴城顺利举行。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宾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朱青等先后致辞。
刘宾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江西林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体系,扎实推进鄱阳湖等重要湿地生态修复,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当前以鄱阳湖为代表的江西湿地生态系统仍面临着气候变化、水位异常等多重挑战。此次活动正是为了凝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前沿成果与实践方法,为洪泛湖泊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路径。
本次活动以“水情变化条件下洪泛湿地响应特征及其应对策略”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际鹤类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永修县人民政府协办,汇聚了30余个科研院所、高校、保护区、NGO及政府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与管理骨干,共商洪泛湿地保护与发展策略。
活动通过特邀专家报告、三个分会场专题研讨、科研与管理对话、鄱阳湖保护区科学考察成果发布及野外考察等一系列环节,实现了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的充分交融。在学术研讨方面,专家学者们从生态修复原理、沉水植被演变、国际经验比较、越冬水鸟分布机制等维度,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为湿地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应用层面,与会人员聚焦湿地保护管理、生态水文过程和生物多样性修复等重点议题进行研讨,特别是在科研与管理对话环节,林业、水利、环保、电力等领域的专家与管理人员直击痛点、畅谈对策,为破解实践难题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协同方案。活动发布的鄱阳湖保护区第三次科考成果,系统调查了保护区水土环境、生物资源、关键物种、社会经济等全方位情况,进一步摸清了保护区的生态家底,为后续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经过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次活动达成三项重要共识:一是洪泛湿地保护要以“水文驱动”为核心要素,精准把握水情变化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二是加快科研与管理融会贯通,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行动指南;三是建立跨领域、跨区域协作机制,构建多方参与的保护格局。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还前往鄱阳湖湿地候鸟宣教中心、大湖池候鸟栖息地和常湖池湿地修复示范基地等点位实地考察。
| 我也说两句 |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