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小鸟的“奇怪”餐具
走近湿地
走进华侨城湿地,你也许会发现这样一幕:在水面上,有的鸟嘴巴像勺子一样左右摆动,有的嘴像镰刀似的弯曲伸探,还有的在花丛间灵巧地吸食花蜜。它们的嘴——也就是鸟喙——形态各异,仿佛一套专属的“餐具”。
这些看似奇怪的喙,其实是鸟类为了在各自的生态环境中生存下去,经过漫长演化后形成的“秘密武器”。不同形状的喙,代表着不同的取食方式,也藏着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
奇怪的“餐具”

反嘴鹬的“镊子”

黑脸琵鹭的“汤勺”

叉尾太阳鸟的“弯吸管”

琵嘴鸭的“滤网勺”
小鸟喙,大用处
有没有觉得这些鸟喙跟平常见到的不一样?那这些鸟喙有什么用处呢?
反嘴鹬的鸟喙细长、尖端上翘,可以在浅水中扫动鸟喙捕食,上翘的设计可以让它们在搅动水的时候更容易地找到食物。

黑脸琵鹭的鸟喙长而扁平,末段像一只小“汤匙”,可以在浅水中左右摆动喙,将水里的食物筛进嘴巴里。

叉尾太阳鸟的鸟喙细长且弯曲,方便深进花朵深处吸食花蜜。

琵嘴鸭的鸟喙则是宽大扁平,而且边缘有栉状突起,可以通过在水面或浅水中搅动水,将食物筛入嘴中。

“奇怪”鸟喙从哪儿来
在进化早期,鸟类可能有相似的喙形,随着它们生活在了不同的环境,为了不与同环境的其他鸟类争食,而捕食着不同的食物,那些更加适合食物与环境的喙就被保留了下来。





鸟类的食物谱系相当广泛,鱼、坚果、昆虫、哺乳动物等都有相应的鸟类进行捕食
就好像琵鹭的匙状嘴喙就适合在浅水处筛食,而琵嘴鸭宽大扁平的鸟喙这是可以在水面或浅水中搅动从而筛选食物。
不同形状的鸟喙,是鸟类为了适应环境、避免竞争而形成的一种现象。在漫长的演化中,鸟喙的改变是对环境变化、对生命自身的一种回应,喙的演化使得鸟类可以在不同的生态位上安身立命、减少竞争、最大化利用资源。

和谐的四只水鸟
演化出奇怪的鸟喙“餐具”并不是偶然,每一次喙的延长、加宽、弯曲,都是物种在演化长河中一次次“投票”的结果,当我们看到这些形形色色的鸟喙的时候,其实可以一窥生命演化的奥妙。
撰稿人:海豹(胡释文)
图片:江离、华侨城湿地、网络
校对:刘晶晶
审核:张俊鑫
| 我也说两句 |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