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防火关键期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织密森林防灭火“安全网”
作为鄂西北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始终将森林防灭火工作作为守护生态安全的“生命线”。近期,保护区党委持续深化“党建 防火”融合机制,通过“高位部署强责任、精细巡查除隐患、全域宣教筑防线”三项硬核举措,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全力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确保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高位推动、三级联动,压实责任“链条”
保护区党委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将森林防灭火纳入年度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建立“保护区党委—保理站—村两委-生态护林员”四级责任体系,明确管理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保理站、村两委、生态护林员全员参与,将防火责任细化到山头地块、落实到人头岗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护格局。
针对秋季干旱少雨、林区可燃物积累等防火关键期特点,保护区先后召开4次专题部署会,研判火险形势、细化防控方案。创新建立“管理局—周边乡镇—入区单位”联防联控机制,联合竹溪县林业局、周边乡镇政府开展火险预警信息共享,动态发布高火险预警12次,推动防范措施直抵“防火一线”,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
精巡细查、动态清零,织密防护“天网”
“越是隐蔽的角落,越要仔细排查!”连日来,保护区党员先锋队、生态护林员、科研监测人员组成的3支“防火巡查队”,对核心区、缓冲区及周边社区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巡查。重点加强对入区人员火源管控、林区施工单位安全检查,严防野外吸烟、祭祀用火等风险,做到“隐患早发现、火险早处置”。
为推动防火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范”,保护区成立专项督导组,围绕防火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值班值守等关键环节,开展3轮全覆盖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部分管护点消防水桶老化”“偏远区域通讯信号弱”等5类问题,全部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目前已100%整改到位。通过“查改督”闭环管理,保护区现有灭火机等应急物资储备充足,2支专业扑火队、4支群众应急队24小时待命,应急响应能力显著提升。
全域宣教、群防群治,奏响防火“强音”
“林区用火要不得,引发火灾要担责!”9月以来,保护区启动森林防灭火“敲门行动”,通过“线上 线下”双线宣传,让防火意识深入人心。线下,在入区主干道、周边村组等重点区域张贴防火标语、宣传海报200余张,组织党员干部、护林员入户宣传200余人次,面对面讲解《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及避险自救知识,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入区卡口自动播报机及管理站“大喇叭”,高频次推送防火科普、典型案例等警示信息30余条,转发《野外违规用火法律后果》等政策解读短视频12条,总阅读量超5万次。
“以前觉得林区离得远,现在才知道一根烟头就可能烧了整片林子!”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周边群众纷纷点赞。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防火义务监督员”队伍,形成“保护区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群防群治格局,切实让森林防灭火意识“入户、入脑、入心”。
下一步,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持续绷紧防火安全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守护好这片“天然氧吧”和“物种基因库”,为实现绿色崛起筑牢生态屏障。(王兆平)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