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洮南

媒体:原创  作者:苦寒
专业号:苦寒
2011/5/7 16:25:20
    凡是到过古城洮南的人,都知道这里流传着一首当地的民谣:“走进洮南府,先吃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受尽风沙苦。”这是人们对古城洮南的一种贬称。
    如今不同了,古城洮南变了。变成了一座天然的“大氧吧”。放眼洮河两岸,气象万千。杏树婀娜楚楚,桑林阔叶翩翩,秋水共长天一色,翠柳与大道同眠。接远山,铺荒漠,曲曲弯弯,直连“圣水湖畔”……。
    时下,这里又有一首新民谣:“走进洮南市,水清城变绿,鲜花蔟蔟铺满地,春光好遐意。”这是人们对这座新兴古城的褒扬。一座古城,两种生态。
    让我们打开洮南古城的地理版图,映入眼帘的便是两条河流。一条洮儿河,一条蛟流河。两条河同时养唷着这里的千顷沃野,滋润着广袤的大沁塔拉草原。然而,当历史走进十八世纪末晚期,清王朝腐败,出台了“移民实边”新政,出卖草原、开荒放垦,跑马圈地,中饱私囊。
    光绪二十九年,洮儿河东北部那金河沿岸东西80里、南北400里,约63万公顷的土地卖给了外来的边民。
    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又把洮儿河北部达兰大坝、黄羊圈一带9万公顷土地、洮儿河下游17万公顷的草原及洮儿河南部的50万公顷荒地全部放垦。
    远古时代的生态,一夜之间发出惨痛的哀鸣。
    坡度在25%以下的植被几乎全部遭到破坏。历史上,这里就没有森林,但满山的灌木丛却也郁郁葱葱,遍地的野生山杏林也曾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日本鬼子侵占了东北14年,“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毁掉了这里的全部绿色,使这里没有了鲜活的生命。莺歌燕舞的格局被打破。从此,洮南古城走进了“一年两季风,从春刮到夏、从夏刮到冬”的时代。
    让我们看看洮南林业发展的弧线。
    解放前,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2%。1999年,洮南市森林覆盖率也只有9.6%。
    2002年洮南林业出现了后疾勃发的迅猛势头。全国普查,洮南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10.92%。并且每年以15万亩的速度递增。2010年,这里已拥有200万亩的幼林储备,到下一轮全国森林普查,洮南市的森林覆盖率可将达到22%。
    洮南林业由快走变成快跑。连续三年被吉林省绿化委员会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市”;被白城市授予“造林绿化第一名”。2004年获得省级花园城市殊荣。
    洮南林业,快跑腾飞,速度惊人。他们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了洮南林业辉煌的跨越。这不能不让我们提起一个人,谁?他就是王洪珠!
                     为古城铺绿
    说起王洪珠这个人,在洮南古城没有不知道的。此人看上去其貌不扬。衣不压众,貌不惊人。拗黑的脸,浓眉毛、大眼睛,1.76的个头,为人朴实正直,办事干脆利落。他当了15年农村党委书记,荣获了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的绿化奖章、白城市首届劳动模范。他任洮南市林业局长期间,多次被评为洮南市委市政府优秀公务员。
    农村,成就了他的理想,林业,圆了他绿色的梦。
    1953年,王洪珠出生在洮南古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8岁上学。文化大革命初中毕业。拌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滚滚洪流,他融入了农村广阔的天地,一去就是30年。
    农村的风风雨雨,艰难坎坷的人生,练就了他坚强果敢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他在农村学会了扶犁、赶车、铲割地;脱坯、打墙、打洋草。脏活、洗涤了他的灵魂;累活,陶冶了他的筋骨;苦活,锻造了他的坚强。
    一个小城市的孩子,经过贫下中农再教育,变成一个地道的农村知识青年,又由一个受教育的知识青年成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
    他当过生产队长,干过当时是全吉林省十面红旗之一的东升公社永德大队副大队长,公社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 
    王洪珠由一个毛头小伙成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走一处,响一处,干一方,富一方。频受当地群众的拥戴。
    1983年,组织派他到全市最贫困的煤窑乡任党委书记,时年只有29岁。
    煤窑乡地处洮南西北部,属半山区。全乡2万多人口靠几千顷脊薄的土地艰难度日。乡内有全市最高的山闹牛山,海拔664米高。这里山岩裸露,沟壑纵横,域内大大小小几百个山头,风化土与鹅卵石搅拌在一起,地不像地、田不像田。这里有一套顺口溜:“闹牛山、秃光头,七梁八壑全是沟,刮风黄沙起,下雨泥石流,寸草不生无绿色,十年九旱家家愁”。有一位省领导到这里视察时说过:“这里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王洪珠来到这里。他要改变这里的贫穷,他要整治这里的落后,他要给这里的全乡百姓以富有。
    当时正值年轻的王洪珠,心高志远,血气方刚。
    大寨人三战“狼窝掌”,王洪珠十斗“闹牛山”。这不是戏言。王洪珠在煤窑乡干了12年,他斗了12年。
    到煤窑乡的第二天,王洪珠就跑到“闹牛山”去了。他上“闹牛山”不是去看风景,他是去找出路、找答案。
    煤窑乡的农民世世代代生存在这里,苦在这座山,穷在这座山。这座山不改变,煤窑乡的农民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怎么改?望着光秃秃的牛山顶,踢一脚黄白色的栗钙土,拣一把滑溜溜的鹅卵石,王洪珠沉默了。他暗想:要治理这样的山,不下点真功夫,不使点蛮力气,肯定是不行的。这里的环境太恶劣了,不治,煤窑乡的百姓就没有出路,不治,两万多人口就得移民迁徙,不治,共产党人的面子就没处放。过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都被共产党人推倒了,一个小小的“闹牛山”,没什么了不起。王洪珠和“闹牛山”缥上了,山不绿他不走,乡不富不离开。
    回到乡里,他召开了党委扩大会。研究出台了煤窑乡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方案。用他的话说,我们要把山上都栽上树。大树没有栽小树,小树没有栽灌木。绿化秃山,恢复生态,这是唯一的出路。他采取了四种招法:“给、卖、包、租”。给、就是给政策,卖、就是卖林权,包、就是包地块,租、就是租年限。30年不变!这个政策一出台,一下子触到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兴奋点。
    人们拿着锹、拎着镐、挑着水桶、扛着帐篷,一下了涌上“闹牛山”。有的举家上山,挖起了地窨子,有的搭起了简易房。他们用铁筛子把河卵石一个一个筛出去,挖上鱼鳞坑,栽上山杏树;有的人家承包石山搞采石跑运输;有的买下林权,黑天白天在那里看护;还有的人开起了窑厂、制起了栽花的瓦盆。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所在的煤窑乡就已经形成一村一品、一屯一业、一乡多市的集贸中心。他们办起了运输屯、建筑屯、手工业制盆屯、集市贸易村。长期在土里刨食的农民们一下子看到了希望,思想观念立时转变,劳动力很快转移。由原来单一种田改为种树;由原来的望山守山变为采山;由原来的买盆儿变成了卖盆儿;由原来的拙手笨脚变成了能工巧匠;由原来的猫冬变为忙冬。在多种经营的激励下,农民的钱袋子鼓了,生活变好了,家庭和睦了。“没窑”乡,变成了“有窑”乡,“闹牛山”,变成了“小金山”……。
    12年过去了。12年是王洪珠人生旅途的一个小轮回。在这个轮回期,王洪珠在煤窑乡干了8件事。封山育林、治山治水、栽树修路、开窑办厂、挖沙采石、搞建筑、跑运输、做贸易。把煤窑乡搞得红红火火、轰轰烈烈。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在煤窑乡把“闹牛山”变成了“聚宝山”。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他在煤窑乡栽树的事迹感动了上帝。当时分管全省农业的副省长王国发得知这个信息后非常高兴,他特意把这个乡做他的造林绿化点。每年王省长都不远千里到这里植树造林,加速了洮南市绿化城乡大地的进程。
    12年时间里,王洪珠面对这里山多林少、人多地少、沟多路少的恶劣环境,带领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恢复了这里的植被,改变了这里的生态。为表彰王洪珠在煤窑乡植树造林的功绩,1993年全国绿化委员会特授予他全国绿化奖章一枚。
    由于工作出色,王洪珠调到林业局任局长。以前在煤窑乡栽树管一个乡,现在他面临的是一座城市,是洮南大地的山山岭岭。以什么为切入点?怎么能让洮南林业走在全市的前列?如何以产业化思维去谋化洮南林业发展?如何使洮南林业形成经济效益?他总说,没有效益的林业是没有生命的林业。洮南的林业太簿弱了。从生态布局看,没有形成网络化,七零八落,经不起风刀沙剑的打磨;从效益格局看,还是“杨家将”一统天下,品种单一、见效太慢,经不住市场经济的检索。要使洮南林业走出低谷,必须重新规划,重新布局、重整山河。
    王洪珠又一次坐不住了。他带领局党委一班人深入全市各乡(镇)走访调研。他干了20多年农村党委书记,最知道农村的农民最懂得如何造林。
    他座在农家的炕头上和林业专业户谈洮南林业发展的出路。他跑到林场和搞林业的技术人员家,探讨洮南林业发展的前景。他亲自掌握了洮南林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王洪珠终于拿出了科学谋化洮南林业快速发展的新思路。党委会上,王洪珠提出了洮南林业“三大战略”:“北部半山区要乔、灌、草相结合,以山杏为主;中部以果树、桑林为主;南部以乔木、速生林为主。开拓绿色通道、再造瀚海森林”。北部半山区就是要在北部9个乡(镇)建设100万亩山杏林基地;南治沙,就是在南部5 个乡(镇)风沙区建设速成丰产林20万亩,生态草50万亩;中治洼,就是要在中部沿河七个乡(镇)建设桑树、果树10万亩。开拓绿色通道,就是把洮南760公里所有的路两侧都造上林。形成一道千里绿色长廊,庇护农田60万亩。
    这个方案一出台很快得到市委市政府赞赏。
    赞赏归赞赏,但要真正实施起来该是何等艰难。
    首先他们要完成760公里绿色通道。
    洮南境内一共有9条油路。省级路2条,市级路7条,村级路200余条。全长760公里。要把路旁两侧都栽上宽16米至51米宽的防护林带,要动用土方210万立方米,栽植树木400万棵,总投资2000多万元。工程量可想而知。
    工程会战期间,王洪珠几乎是吃在施工现场、住在施工现场。为了工作他没休过一个星期天和节假日。他和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同志跑遍了域内外的所有国营、民营苗圃和育苗户,亲自查看苗木的标准和质量。
    造林期间,他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常常忙到下半夜。由于连日劳累,王洪珠的阑尾炎犯了。他咬着牙,用手狠狠的摁着疼痛的部位,坚持、坚持、再坚持。人们看他疼得实在不行了,不得不到医院检查。经检查,阑尾炎已经窜孔。没办法,走又走不了,只好在乡卫生院做了手术。手术后,他强忍刀口的疼痛继续指挥造林。手术室成了他办公室。他告诉身边的同志,一定要多往工地跑跑,看住、盯住、跟踪检查,一次成活。不合格的坚决返工,决不姑息迁就。
    住院7 天,刚刚拆完线,王洪珠就偷跑到造林现场去了。
    他确实有点不放心。这么大的工程,这么大的投资,搞好了是为人民造福,搞的不好就是给人民造孽,劳民伤财。 
    绿色通道,最远的乡140公里,整个路林全长760公里,平均栽植16行。如果把两侧路林排成一列的话,林带的长度是1520公里,变成华里就是3000华里。从洮南可以一直延伸到首都北京。如果把3000华里的16行树演变成单行树,就是4.8万里。按照“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公式推断,王洪珠的绿色通道可绕地球一周。
    如今你在来洮南,沿着境内的所有公路驱车前行,沿途风光秀美,绿树成荫。置身于绿色通道,就像走进千里长廊。所到之处:绿色通道尽飞花,芳草凄凄绿天涯,短短长长生命线,从此不在惹风沙。这就是王洪珠为古城铺绿绘出的一幅最成功的作品。
                     撵荒丘快跑
    在洮南市北部的半山区,有一处风光秀美的景点。这个景点已经成为吉林省西北部绝然绿色的壮丽奇观。这就是王洪珠付出辛勤汗水、组织建设的百万亩山杏林基地。
    在这个基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山丘1517个。风化的岩石黄白的土,一堆堆的碎碴石、寸草不生秃头顶,要治理这些山头,不是举一人之力所能为的,必须举全市之人力、之物办、之财力。王洪珠专门组织了一套技术队伍,经过长时间的踏察和规划,经过反复科学论证,形成了一个“万人治理千山”方案。他把这个方案送到了市委市政府。很快就在市委常委会上得到通过。
    在市委书记和市长的亲自指挥下,“万人治理千山”战役从2002年打响。他倾注了洮南市40万人民之众,进军1517个山头。每年有三次攻势:春季攻势、雨季攻势、秋季攻势。每天都有上万人战斗在1517个山头上。他们都抱着“山丘不绿、冲锋不止”信念。
    从市委书记到市长,从机关干部到学生,从派出机构到中省直单位,从私营企业家到贫民百姓,凡是能参予的几乎一个都没放弃。人们都以营造绿色就是延续自己的生命为已任,栽一棵、保一棵,活一片、绿一片。他们把任务分解到人头。包地块、包浇水、包成活。春季不活雨季栽,雨季不活秋季栽,啥时栽活啥时算。市民和学生尽义务,机关干部尽责任,栽活了按退耕还林的政策移交给当地的农民管护。效益归农民、好处归农民、一切收入都归农民。农民得到了实惠,他们高兴的说:是共产党为他们栽下了“摇钱树”,是王洪珠给他们指出了一条小康路!
    如今,在沙尘暴屡屡犯境,干旱连连不断的地方。勇敢的山杏林和片片桑树,在干渴的土地上显示着勃勃生机。成了这里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如今你再来这里看看,在一千多座连绵起伏的秃山上,生长着60余万亩蒙古山杏。那可是一道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十分亮丽的风景线。那景观、那神韵,实在不可多得。若真到此走一走,看一看,不虚此行,不枉此生。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造成的山杏林基地。
    每到仲春时节,山杏花竞相怒放,姹紫嫣红,满坡雪海,如初夜的繁星,闪着亮,眨着眼,灿若星河,伸展到无限的远方。那指甲般大小的花朵,边缘是白色的,接着是粉白色,再往里是鹅黄色的花蕊,底部是紫红色的花蒂。那颜色自然过度,分不出层次,浑然一体,简直达到了尽善尽美的极至。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把这小花雕琢得如此精美,堪称一绝。
    待到初夏,杏花开始榭落,继之而来的是钮扣大小的青杏。每棵树能结一斤多,密密匝匝,隐藏在紫枝绿叶之间。你把它摘下来,放到嘴里咬,苦涩涩的鲜嫩,涎水马上从嘴角流出来。七月,这里是杏核成熟的季节,也是采摘的良机。姑娘们的歌声在林间流淌,小伙子们的笑语在杏山飘荡,孩子们的身影在林间闪现。山岗上人欢马跃,你呼他喊,互不相让。们既饱尝了杏核的甘美,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秋天到了,如果你在杏林里赏秋,那照样是一大快事。枫叶流丹秋山上,那山杏林越是到了老秋,被晨霜一染,越是使人动心动魄。有的象香山红叶,红得似火,烧得你心惊肉跳,有的赤色如丹,让你的心中总有些沉甸甸成熟之感。如若你是心细的人仔细看,秋天的杏叶与春天的绝然不同,深绿深绿的,泛着光泽,像绿云一样涂抹着这里的高天阔地。 
    绿色覆盖着沧桑,使这片沃土显得更加神奇珍贵。林间虫鸣幽幽,蜂飞蝶舞,百鸟高歌。此时听听秋声是惬意的,看看秋色是温馨的,品品秋韵是畅快的。仿佛秋天是从山杏林中冒出来的。穿过一棵棵山杏树,绕过一簇簇花草,在绿叶间涌动。你便会感到山杏林中的秋天是粗犷的,同时也是细腻的;是豪放的,同时也是极富柔情的;是激越的,同时也是舒缓的。此情此景,你怎能不想起这些为人民造福的造绿者呢?怎能不想起为造此绿而殚精竭虑的共产党人呢!
    王洪珠说,山杏林的营造使这里的生态得到恢复。冬天你到这里观赏雪景。一场大雪过后,把林子洗礼得更纯洁无瑕了。在白雪皑皑、银雕玉碾、冰封雪裹的世界里,山杏树更紫更亮了。许多平时看不到的动物也会来凑热闹。不时能看到慌忙逃蹿的野兔,携儿带女的山鸡,成群结队的喜鹊,还有铺天盖地的百灵鸟。看可是看,决不允许你随便打哟。
    王红珠说:山杏浑身都是宝。杏肉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营养佳品。山杏仁更为珍贵,可制酒、高级润滑油、制罐头、制果晡,还可以从山杏核里提取活性炭。活性炭可值钱了。如制成“净水炭”,每吨能卖几千元;如制成“黄金吸附炭”就更贵了,每吨能卖几万元。
    经专家考证,山杏可以治癌。在洮南市久居于山杏林腹地的煤窑乡,是直接受益者。这里的人们春喝山杏花,他们把杏花与红茶掺在一起,用开水沏泡,敢与“龙井”比美。夏吃杏肉,初夏时把杏采下来,留下杏肉和白糖放到一起浸泡,几分钟后便可食用。秋冬吃自己腌制的山杏仁,在采杏时把杏肉去掉,留下杏仁,用开水煮约十几分钟后脱毒,用冷水加适当的盐放在容器里,半月后即可食用,可下酒,可佐饭,其乐融融。这里的人们从清朝建址以来,从未发现一例癌症患者。由此观之,山杏治癌一说实属是真,不能不信。
    时下,他们正根据专家的建议,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三五年内与建造一处年吞吐杏仁五万吨杏仁系列加工厂。生产杏仁露、杏仁果晡、杏仁系列美容霜。产品一旦投入市场,肯定是抢手货。目前已经立项,正在招商引资,寻求合作,筹备建厂。使其成为全市的一项生态产业,黄金产业。
    山杏林,你装点着古城洮南的广阔远景,把根基牢牢扎在沙丘之上,饱享着大自然的雨露阳光,固锁黄沙,死死守护着这里的绿色植被。老一代的枯朽了,新一代又挺立于山岗之上,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默默无闻,造福人类!
    王洪珠啊!是你把洮南所有的沙丘都栽满山杏,为农民种上了“摇钱树”,捧来了“聚宝盆”,开出了“小康路”。
                     造瀚海森林
    洮南古城地处吉林省西北部边陲,自然区域为大兴安岭台前地与科尔沁沙地结合部。全市幅员总面积5103平方公里,21个乡(镇),44.3万人口。现有耕地200万亩,草原200万亩,剩下的全是河流、山丘、沼泽、盐碱、沙地。
    八百里瀚海没有森林,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棵小树。从现有林地资源普查看,全市林业用地280万亩。现已有林100万亩。王洪珠的发展目标是200万亩。实现这个目标,全市的林草覆盖率可达到38%。生态植被将恢复到清初时代。实现产值15亿元。洮南古城将“绿在城中,城在绿中”。
    王洪珠说,造瀚海森林不能和原始森林相提并论。原始森林那是大自然天生赐给的,是无法“科隆”的。我们造其皮毛就很难能可贵了。
    王红珠说,我们造“瀚海森林”的涵义是:在风沙肆虐的荒漠化地区,成活一片片树木;在洮蛟两河的滩涂地带,成活一片片桑林;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恢复一片片草原,往上看,遮天蔽日,往远瞅,不见尽头。这就是我们“瀚海森林”的概念。按照这个概念,我们在风沙区源头栽上20万亩速生风产林,在沿河区再造桑林、果树10万亩,在北部半山区建成100万亩山杏,恢复生态草50万亩。
    北方造林大都在春秋两季,成活率较低。王洪珠一反常规。他利用“容器袋”栽植法新技术,一年造三季。特别是雨季造林,是王洪珠的拿手戏。他们在春天把坑挖好,到雨季把用容器袋培育的树苗栽下去,伏天雨水多,基本上不用缓苗,栽一棵,保一棵,成活率达80%。
    造“瀚海森林”,王洪珠的理念是:明晰产权制度改革。对新造林户,产权一次到户到人;对集体经营的林田,采取租赁、拍卖,产权明晰到人;对宜林荒山荒地,区别情况,有偿或无偿转让有能力的个人进行开发,限期绿化。对那些空地、废弃地谁造谁有,并及时办理产权。对外来林业投资者,享受招商引资政策,承包林地、租赁期30年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在盐碱地,流动、半流动沙丘,岩石裸露的荒山造林,免收一切费用,并在国家投资项目上给予支持;在农田上营造的非国家指令性计划速生丰产林视为农业经济作物,不进入林地资源档案,不受采伐指标限制,免征农林特产税和育林基金;在林业用地上营造速生丰产林,实行单造、单收、单批、单采,不受采伐指标限制,免征农林特产税,返还育林基金。
    实践证明,用好国家生态林业政策,让老百姓在付出的同时得到丰厚的回报。大通乡村民杨润春,栽植速生丰产林2000亩,每年林木增长收入可达10万元。工行下岗职工刘志纯,自筹资金80万,承包荒丘1500亩,造成速生丰产林,建起了自己的林业生态庄园。在优惠的政策推动下,四年时间,全市个人承包造林大户涌现1150户,总造林面积30万亩,封育沙丘120处,20万亩农田得到庇护。
    在抓个人造林的同时,王洪珠还抓了瀚海森林风光旅游景点造林。在洮南市西南部距市区32公里流动沙丘处,与国家级向海自然保护区相毗邻的四海林场,建一处风光旅游“森林浴场”。森林浴场面积10万亩。人工造林8万亩,天然次生林2万亩。他们采取“包、租、卖、给、股份”等形式,投资200万元,完成了20公里道路硬化工程。打通了20公里森林氧吧行道路建设美化工程。完成中日合作造林1383亩,建一处中日合作造林纪念碑园景区,竖起了副省长题写的“一衣带水,共筑绿扆”纪念碑一座;造一处仿真榕树迎宾门。围建7500亩工程围栏“大帅狩猎场”。开放了森林美食城、跑马场、鸟语林、爱情岛、鸳鸯丛、动物观赏园、太公钓鱼岛、休闲林浴苑、助君养心园、沙滩浴场、生态影视拍摄区、水上观光乐园等景区景点。
    如今你到森林浴场里游览观光,避署度假,谈情说爱,休闲娱乐,那真是太好玩不过了。
    想骑马吗?那就到跑马场去。骑大马、跨洋刀,“跨哧跨哧”就是蹽。如果穿上大帅服,洋刀一举,造一张像,你就是指挥员,又威风又神武。
    骑马骑腻了,想玩更刺激的,你就到“大帅狩猎场”去。那里可有讲究。
    “大帅狩猎场”是东北王张作霖的爱将吴俊生的围场。吴俊生任洮辽镇守使时在洮南城建置“帅府”。大兴土木,修妓院、开烟馆、设赌场,建置豪宅。洮南府建成后,吴俊生开始过起花天酒地,灯红舞绿、醉生梦死的日子。吃饱了,喝足了,玩够了,吴大帅就领着一帮亲兵到他的“狩猎场”去兴围采猎。这个“狩猎场”就是那个时代留下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1928年6月3日,吴俊生去山海关接张作霖返回奉天,车过黄姑屯,驶进“三桥洞”,两声巨响,包车被炸飞,一根铁钉扎进吴俊生的脑袋。关东二雄同时遇难。这就是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震惊人寰的“黄姑屯”事件。
    王洪珠在这里建“狩猎场”,那是费了一番心思的。他把原来的旧猎场扩大了一倍。方圆7500亩,造人工林5000亩,现已是白杨挺立,郁郁葱葱,天然次生林2500亩,黄榆怪柳,挤挤拥拥。投身“狩猎场”,你便到了快乐的天地。 
    背起“囊袋”,拿起“乌统”,在丛林里寻觅。突然,有一只野兔从你脚下蹿起,可能会吓你一跳,这不要紧,你一定要沉住气,屏住呼吸,迅速瞄准,抠动板机,四十米内完全可以命中。打住野兔,装进“囊袋”,你继续搜寻。很快就会有一只金翅金鳞的山鸡在前方飞起,你手急眼快,抠动扳机,“砰”的一声枪响,那山鸡便应声而下。你上前拎起,爱抚的触摸金色的羽毛,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了。首次出围,收获大焉。想马上品偿吗?那你就拿到“森林美食城”去,想怎么吃就怎么做。如果想带走,你就把它放到车里去,拿回家与自己的父母和妻儿老小共同品偿山珍野味,与你的家人共享天伦。
    累了你就和心爱的人到爱情岛去,听听那里醉人的歌声:“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边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陶醉……”。
    此时此刻,你们夫妻双双坠入爱河,穿越红尘永相随。待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你和她一起枯萎也无悔。这忠贞的爱情定能让你获得永生的幸福。
    王洪珠的“森林浴场”天然原始,走进去返朴归真,把你带入童年的梦。
    在造“瀚海森林”过程中,王洪珠的原则是:不论什么树种,只要有效益就行,不论哪种形式,只要能栽活就行,不论由谁经营,只要有作为就行,不论规模大小,只要能发展就行,不论天南地北,只要你来就行,不论归谁所有,只要有贡献就行。“瀚海森林”在洮南大地悄然崛起。
    如今这里的60万亩山杏林,3万亩绿色通道林网,10万亩桑林、果树,10万亩“围屯林”,5万亩速丰产林,50万亩封山育林和50万亩生态草,将成为这里最壮丽的景观。
    春天来这里,漫天盛开的杏花向你招手,挺拔伟岸的白杨向你致意,林间的小鸟向你歌唱,夏天来这里,你会发现悠然自得的奶牛在草地上漫游,苍翠欲滴的桑林在沙岗上蜿蜒,长势喜人的庄稼在绿荫中翘望,金秋,你会目睹山川成熟的秀美,红的是苹果,黄的是扁杏,紫的是葡萄,飘香十里的是果实的芬芳,灿然微笑的是幸福的脸庞。昨日黄沙掠地,今朝绿浪封山。一排排整齐的白杨庇护大片的农田,一块块郁郁葱葱的桑林驯服脚下的黄沙,一片片挂满硕果的山杏展示着丰收的喜悦。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难觅犁枣树,三春哪得杏桃花,不毛之地秃疮碱,狂风肆疟起黄沙,如今绿浪封山里,硕果满枝坠地压,鸟雀欢歌唱寥廓,洮南大地尽飞花!
    这里有王洪珠的青春、血汗、事业、希望与成功……。
    快跑吧,王洪珠,穿上绿衣的闹牛山是你昂起的头颅,挺拔的白杨树是你伟岸的身躯,瀚海大森林是你坚强的魂魄,俏美的山杏花是你灿然的微笑,连天的芳草是你生命的源泉。快跑吧,王洪珠,绿满洮南,为你做证!
阅读 6871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1/5/7 20:30:24写道:
希望多多看到苦寒老师的作品,学习啦!--刘伟
游客于2011/5/7 16:58:40写道:
好!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